正文 第11章 [中呂·陽春曲]題情·從來好事天生儉(1 / 2)

“作者簡介”

作者白樸(略)

“原文”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女爾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欠。

“譯文”

老天賜給人間的好事,從來都是那樣吝嗇;瓜藤兒結瓜,先苦後甜,這是自古到今的理兒。奶娘總是把我緊緊地管束,生怕我邁出大門兒。越是阻隔我和他見麵喲,我越是和他情投意合,纏纏綿綿。

“賞析”

此曲表達了貴族人家女子追求愛情的心聲。開頭二句以比興手法,暗示好事多磨;中間二句寫出貴族少女所處的受嚴格管束的環境;末一句,抒發相愛中的女子熱烈追求自主婚姻的決心,顯示出不畏禮教、爭取幸福的樂觀情懷。小令模擬小女子的口吻,情調熱切歡快,讓人感覺到那女子有幾分調皮、敢於與奶娘鬥法的風趣。

[越調·天淨沙]秋

“原文”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

孤零零的小村莊籠罩落日的餘暉,天邊散落幾片晚霞。在淡淡的霧靄中,歸巢的烏鴉在老樹上盤旋。啊,那遠天高飛的大雁,也在尋找棲宿的地方。看,這裏多麼美:綠水繞著青山,迷迷茫茫的白草,火一般紅的楓葉,秋風中綻放的菊花。

“注釋”

[飛鴻]飛翔的大雁。[白草]一種生長在西北地區的牧草,“似莠而細,無芒,其幹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春興新苗與諸草無異,冬枯而不萎,性至堅韌”(王先謙補注)。[紅葉]楓葉。[黃花]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北方原野的秋之歌,一幅秋野落日圖。作者擷取最富北國秋野特征的景物,巧妙地組織在同一畫麵上,形成蒼涼而又斑斕的色調,在秋氣橫溢中顯示出幾分生機。小令以落日殘霞為大背景,點綴著孤村、老樹、寒鴉、飛鴻,一派肅殺的氣氛;但是,以“一點飛鴻影下”為轉折,展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的迷人景象,荒涼的秋野頓時色彩明麗,生氣盎然,讀者眼前豁然開朗,精神為之一振。作者善於運用色彩,將青、綠、白、紅、黃的顏色,和諧地組接在一起,形成和暖的調子,與孤村落日、老樹寒鴉的淒清灰暗的意象形成對照,並消解那些冷調子所給予讀者的壓製感,從而使得這幅北方原野的秋意圖,少了一分蕭索,而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

[雙調·駐馬聽]吹

“原文”

裂石穿雲,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裏欲偏斜。鳳凰台上暮雲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譯文”

啊,美妙的笛聲,多麼清純,多麼悠揚而激越,多麼驚人的穿透力!它使岩石開裂,它把雲天刺破。笛聲啊,把我帶入霜天沙漠,看見鷓鴣在秋風中斜飛,聽見“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鳴;笛聲啊,把我帶到鳳凰台,卻看不到相戀的蕭史和弄玉,眼前是迷茫的暮色;隻見梅花在笛聲中驚落,如黃昏飛雪。更深人靜,江樓上的明月,在笛聲中西沉,笛聲與明月一道消逝。

“注釋”

[玉管]這是指笛子。古人往往稱笛子為玉笛,如李白詩“黃鶴樓中吹玉笛”。[鷓鴣]唐代歌曲中有“山鷓鴣”,宋詞有“鷓鴣天”。“鷓鴣風裏欲偏斜”,語含雙關,既指鷓鴣鳥在風中斜飛,又是指笛子吹奏樂曲“山鷓鴣”(或“鷓鴣”)的音色及其所形成的音樂形象。[鳳凰台]一指金陵鳳凰山的鳳凰台,相傳六朝宋元嘉年間,有鳳凰落在此山,於是築台以標誌嘉瑞(張敦頤《六朝事跡》)。又指傳說中的秦穆公女兒弄玉與善吹簫者蕭史相愛的鳳凰台,二人後來隨鳳凰飛去(劉向《列仙傳》)。“鳳凰台上暮雲遮”,語含雙關,既指金陵鳳凰台黃昏的景色,又指弄玉蕭史故事。當然也是暗示笛聲所展示的音樂形象。[梅花]唐代歌曲有“望梅花”、“落梅花”,宋代琴曲有“梅花三弄”。“梅花驚作黃昏雪”語含雙關,既指笛子吹奏“梅花”曲子,又指曲子所展示的音樂形象。

“賞析”

此曲是白樸“吹、彈、歌、舞”組曲中的第一首,他以卓絕的語言藝術描述笛子的美妙音色和笛手高超的演奏技巧。白樸純用象征手法展示笛聲之悠揚激越及其所蘊含的豐富意象,把笛手演奏的樂曲名與笛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融為一體,令讀者同時置身於美妙的音樂氛圍和大自然美麗、雄渾、神秘的境界之中,得到高雅的藝術美的浸潤。音樂是聽覺藝術,通過語言媒介將其轉化為可供想象的視覺形象,這不僅需要詩人的靈感,而且需要有對音樂的非凡感受力,白樸正是這樣一位詩人和音樂鑒賞家。他將笛子演奏家所吹奏的樂音,轉換為從沙漠的霜天到鳳凰台的黃昏到江樓月夜這不同時段的三種場景,將早已消逝的笛音凝固在美妙的語言意境之中,這真是妙不可言的藝術再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