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南呂·金字經]重到湖上(1 / 2)

“作者簡介”

作者任昱(略)

“原文”

碧水寺邊寺,綠楊樓外樓,閑看青山雲去留。鷗,飄飄隨釣舟。今非舊,對花一醉休。

“譯文”

碧綠的西湖喲,湖邊的寺院連著寺院,綠楊掩映的樓閣連著樓閣,我站在樓頭望青山,看白雲來去悠悠。鷗鳥隨著釣魚船飛翔,似乎故意顯示它的快樂自由。西湖依舊美喲,我已白少年頭。舉酒對花飲,怎能不一醉方休!

“賞析”

《重到湖上》是作者重遊杭州西湖時的感懷之作。麵對美麗的西湖,作者依然保持閑適曠達的姿態,雖年華老去,但及時行樂的情感潛流仍無法抑製而傾瀉紙麵。小曲語言和諧流利,朗朗上口。開篇套用南宋人“山外青山樓外樓”的結構,讀者不禁與美麗的西湖聯係起來,湖光山色似乎立刻映入眼簾,別有一種韻味在其中,令人倍感親切。

[雙調·沉醉東風]信筆

“原文”

有待江山信美,無情歲月相催。東裏來,西鄰醉,聽漁樵講些興廢。依舊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畫裏。

“譯文”

江山的確壯麗,可惜不是我的故土,歲月無情催動我年華老去。在東村作客,在西村沉醉,聽漁夫樵翁講說王朝的興廢。飄泊的遊子啊,仍然一介布衣,哪能夢想登上麒麟閣的畫圖裏。

“注釋”

[江山信美]東漢末年王粲《登樓賦》雲:“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元代詩人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雲:“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前者表達懷鄉的思緒,後者兼有江山易主懷念故國的情緒在其中。[東裏]與“西鄰”對舉,東村西村之意。[漁樵]指打魚的人和打柴的人。[中原一布衣]布衣,平民。王粲,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鄒縣)人,避難荊州,投靠劉表,終未任用,當指此。此曲作者用以表白自己的平民身份。[麒麟畫]漢宣帝時在麒麟閣(在未央宮中)為十二位功臣繪製的圖像,以表彰他們的功績。這裏是達官顯宦的代稱。

“賞析”

《信筆》是作者浪跡異鄉多年之後,感歎功業無成,依然一介布衣的悲憤心情,同時也蘊含著不滿元朝統治的情緒。在元朝統治下,漢族讀書人仕進的機會很少,社會地位與宋代讀書人相比大大下降,他們中許多人或走入勾欄瓦舍與藝人為伍,或飄泊異鄉尋求出路。他們一旦年華老去,結局便往往很悲哀。《信筆》體現了這些讀書人的心跡,表達了他們的憤懣;因之曲中所流露的牢騷和不平,包含有深層的社會內容,不僅僅屬於任昱個人。

[雙調·折桂令]詠西域吉誠甫

“原文”

毳袍寬兩袖風煙,來自西州,遊遍中原。錦句詩餘,彩雲花下,璧月樽前。今樂府知音狀元,古詞林飽記神仙。名不虛傳,三峽飛泉,萬籟號天。

“譯文”

身穿毛絨的袍子,兩袖帶著旅途的風煙,來自遙遠的西州,遊遍了繁華中原。你吟唱華美的樂章,在彩雲花下,在月圓之夜,在盛宴席前。你是欣賞當今樂府的知音狀元,你是熟記古代詩詞文章的神仙。你才華奔湧,如三峽飛泉,如萬籟之聲,直貫雲天。啊,吉誠甫,你名不虛傳!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