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仙呂·一半兒]春情(1 / 3)

“作者簡介”

作者徐再思(略)

“原文”

眉傳雨恨母先疑,眼送雲情人早知,口散風聲誰喚起?這別離,一半兒因咱一半兒你。

“譯文”

我與你眉目傳情,母親早早起了疑心,我與你眼送秋波,旁人不是不知,可是哪一位散播出這麼多風言風語?鬧得咱倆生生被拆散,苦苦相別離,一半兒是因為我自己,一半兒是你沉不住氣!

“賞析”

《春情》以女子口吻唱出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願望以及這種願望未能實現的煩惱。明白如話,率直坦誠,最末一句既是怨詞又是打趣,大類民歌的情調。這表明元後期的一部分散曲創作,依然繼承著前期散曲本色天然的傳統,像徐再思這樣有“詞化傾向”的曲家也是這樣。

[南呂·閱金經]閨情

“原文”

一點心間事,兩山眉上秋。拈起金針還又休。羞,見人推病酒。懨懨瘦,月明中空倚樓。

“譯文”

有件心事總是折磨著她,緊蹙著兩道彎彎的眉,剛拈起針線啊,又立即放下,總是無情無緒。羞澀顯在臉上,人前假裝說多吃了酒。精神萎靡,日見憔悴,月明之夜,徒然倚著樓頭欄幹,想著心事。

“注釋”

[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空]徒然,白白地。

“賞析”

此曲題曰《閨情》,著力刻畫的是女子懷春的心緒。作者通過女子的臉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揭示她對愛情的渴望以及無法得到愛的憂傷。這是一種無法抗拒,無可言狀的憂鬱和傷感,像一種疾病折磨著她。作者以輕輕的畫筆點染這位人物,說她隻有“一點心間事”,僅僅是“一點”而已。然而,就這“一點心間事”,使得她眉頭緊皺,像秋天的草木遭霜打一般,她剛拈起金針卻無法集中精神做女紅,她的臉像是潮熱,令外人感到驚訝,她夜間無法入睡,徒然在樓頭凝望明月,相當準確地把那女子特殊的心理現象展現在讀者麵前。《閨情》實在是一幅傳神的女子思春圖。

[中呂·陽春曲]皇亭晚泊

“原文”

水深水淺東西澗,雲去雲來遠近山。秋風征棹釣魚灘。煙樹晚,茅舍兩三間。

“譯文”

山溪從西流向東,溪水一會兒深,一會兒淺;朵朵白雲飄蕩在兩岸的山,遠行的船頂著西風,駛上釣魚灘。天色向晚,疏林披上霧靄淡淡,近處有嫋嫋炊煙,茅舍兩三間。

“注釋”

[征棹]遠行的船隻。棹,搖船的大槳,指代船。[釣魚灘]疑指富春江上嚴光垂釣的七裏灘。

“賞析”

《皇亭晚泊》像一幅素描,勾勒出作者從遊船上所見到的兩岸風景。寥寥數筆,長長的深溪,溪兩岸的雲山,溪上的釣魚灘頭,煙樹茅舍,盡收眼底,落入畫麵。極為幹淨明快,活似一首短短的船歌。作者陶醉在大自然的畫圖中,但也流露出淺淺的客愁,這就是“煙樹晚,茅舍兩三間”所蘊含的思緒。

[越調·天淨沙]探梅

“原文”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黃昏。春到南枝幾分。水香冰暈,喚回逋老詩魂。

“譯文”

昨天清晨,前村積雪深深;今日黃昏,天空已升起淡淡的月。啊,春色已悄悄來到梅樹的南枝,傲雪綻放的花朵,散著幽香,滲入濕潤的夜氣。更有花蕾上的冰淩,在月光中顯出清輝,以梅為妻的林逋啊,你的詩魂當被喚醒。

“注釋”

[冰暈]指日光透過冰淩所呈現的光環。這裏指在雪中綻放的梅花,梅蕾有月光下顯出的清輝。[逋老]指北宋詩人林逋,他隱居杭州西湖孤山,養鶴植梅,終生未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詠梅佳句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被廣為傳誦。

“賞析”

徐再思此曲的構思明顯受到林逋《山園小梅》和喬吉《雙調水仙子·尋梅》的啟發和影響。但徐氏的“探梅”不同於喬氏的“尋梅”,前者已知某處有梅,預測到它將綻放,不是“尋”,而是“探”,就像對一位老朋友的探望一樣。因之,《探梅》所側重用筆的是寒梅綻放的環境(雪與月),以及月下初綻的梅花所給予作者的印象和感受。所以,短短五句雖無新的創意,倒也自成畫麵,詩意盎然,有幾許文人的清雅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