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曹德,字明善,生卒年不詳。《錄鬼簿》將其入編“方今才人相知者”之列,是張可久的同時期散曲作者。曾任衢州路(今屬浙江者)吏(一說任山東憲吏)。太師伯顏擅權枉殺剡王徹徹都、高昌王帖不兒不花,曹德時在大都,作《長門柳》二首諷之,大書於五門之上。伯顏怒,下令緝捕,避於吳中僧舍得脫。事見《輟耕錄》。《續錄鬼簿》挽詞也稱他“神京獨賦《長門柳》,士林中逞俊流,萬人內占了鼇頭”。今存散曲小令18首。
“原文”
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離別複離別,攀折更攀折。苦無多舊時枝葉也。
長門柳絲千萬縷,總是傷心樹。行人折嫩條,燕子銜輕絮。都不由鳳城春做主。
“譯文”
長門宮外的柳絲有千萬個蕾,春風吹來柳花飛如雪。送別的人一夥接著一夥,枝條被折了又折,擔心不用多久,舊枝葉再沒有了。
長門宮外的柳絲有千萬縷,每棵柳樹,都是傷心樹。送別的行人,折斷它的柔枝;燕子築巢,銜走它的輕絮。啊,皇城的春天做不了主。
“賞析”
這是二首有明確諷刺目標的歌曲,譴責權相伯顏擅殺無辜,惋歎遇害者的不幸,實際上是對元朝政治黑暗的揭露。但曲子純用比興手法,極為含蓄婉轉,譴責與哀傷之情均寄托於長門柳遭攀折這一意象。這既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正義感,又體現了他的鬥爭技巧。曲子本身雖含而不露,然而作者竟將其大書於五門之上,讓老百姓從中讀出底細和滋味,在伯顏氣焰熏天之日,這樣做卻是冒著殺頭危險的。曲子格調婉曲,但柔中有剛,如綿裏藏針。如“長門”事,凡有點文化素養的人,都能知道其中所包含的冤屈和不幸;如“攀折更攀折”,影折伯顏殘害宗室,當時大都讀者大概可以心照不宣;至如“都不由鳳城春作主”,將伯顏權勢掩主獨斷專行的劣跡,寄寓其中,表麵不露痕跡,但在那種特殊的政治氣氛裏,明眼人也不難讀出它的真意。總而言之,此曲如此直接而巧妙地幹預當朝政治,在元散曲作品中是極罕見的。
[仙呂·後庭花]懷古·孤身萬裏遊
“原文”
孤身萬裏遊,寸心千古愁。霜落吳江冷,雲高楚甸秋。認歸舟,風帆無數,斜陽獨倚樓。
“譯文”
我獨自漫遊萬裏,我心懷千古憂愁。嚴霜降落吳國的江河,大地充滿寒氣;白雲飄浮楚國的天空,原野彌漫秋意。此刻,在遙遠的故園,當有人獨倚樓頭,在夕陽中,數過點點風帆,辨認歸舟。
“注釋”
[吳江]與下句“楚甸”相對成文,當泛指吳地(春秋時吳國,今江浙地區)的江河。[楚甸]楚地的原野。在戰國後期,楚國勢力已擴大到長江中下遊。吳江、楚甸當指作者同一遊曆地區,為行文方便,譯文將二者分列。[認歸舟]南朝謝脁有“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的佳句。溫庭筠有詞雲:“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柳永有詞雲:“想佳人、妝樓禺頁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