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正宮·醉太平]警世·憎蒼蠅競血(1 / 2)

“作者簡介”

汪元亨,號雲林,饒州(今江西省上饒市)人。生卒年不詳。元末散曲家。《錄鬼簿續編》有小傳。曾任浙江省掾,後徙居常熟(今江蘇省常熟市)。著有雜劇三種。散曲創作,今存小令100首,套數1篇。

“原文”

憎蒼蠅競血,惡黑蟻爭穴。急流中勇退是豪傑,不因循苟且。歎烏衣一旦非王謝,怕青山兩岸分吳越,厭紅塵萬丈混龍蛇。老先生去也!

“譯文”

我憎惡蒼蠅般爭相吮血、黑蟻般爭奪巢穴;急流中迅速退卻,才是真豪傑。不應當有絲毫遲疑不決。何必將來慨歎烏衣巷裏不住王謝,何必等到錢塘江南北岸分裂為吳越。滾滾紅塵中龍蛇混雜,足令我厭惡。老先生——我,走了!

“賞析”

此曲表達了作者對官場黑暗的極端厭惡和徹底脫離官場的決心。首先,將官僚間的爭鬥比喻蒼蠅競血、黑蟻爭穴,藐視這種爭鬥,揭示這種爭鬥的醜惡麵目。接著,指出真正的豪傑應當急流勇退,擺脫這種爭鬥;並且認為如果陷於這種爭鬥,即便謀得高官厚祿,也將樹立一批政敵,不知何時被更強的對手取代,而落入悲慘的結局。因之,作者憤然大呼:“老先生去也!”決心脫離官場,歸隱山林。《警世》是包括二十支小令的組曲,圍繞著“避世”這個主旨來展開,通過揭露社會(尤其是官場)的黑暗混濁,來警示世人切勿追求富貴功名,卷入無謂的爭鬥,應當歸隱山林,保存自身,有濃厚的說教色彩。

[正宮·醉太平]警世·金雞唱未徹

“原文”

金雞唱未徹,玉漏滴先絕。慢驚回枕上夢胡蝶,起秋聲四野。撼林梢一陣風兒劣,墜天邊一點參兒趄,照床頭一片月兒斜。老先生覺也!

“譯文”

雄雞還在啼個不停,玉漏的水已經滴盡,我從夢中驚回,聽原野一片秋聲。颯颯秋風撼動樹梢,天邊的參星搖搖欲墜,西斜的殘月隱沒在朝雲。此刻,老先生醒來了!

“注釋”

[玉漏]漏,古代計時器,內儲水,外有指針和刻度,水滴盡則天亮。又稱漏壺。玉漏,玉製的漏。[夢胡蝶]指夢。用莊子夢蝶的典故,喻人生如夢幻。[風兒劣]秋風蕭瑟之意。[參兒]指參(shēn)星,二十八宿之一。[趄(qiè)]歪斜。

“賞析”

此曲抒寫作者在秋天早晨一覺醒來時的感受,這中間有人生如夢的感慨,有對於秋意悲涼的歎息,有對於時光如流的無奈。作者從聽到金雞報曉時的瞬間思緒寫起,接連寫他對風、星、月的印象,透過這印象的展示,構成一種慘淡的意境,最後呼一聲:“老先生覺也!”似乎蘊含著作者對人生的某種醒悟。曲中一組鼎足對:“撼林梢一陣風兒劣,墜天邊一點參兒趄,照床頭一片月兒斜。”將作者的主觀意緒滲進了秋晨的氛圍中,使作品的情感內容顯得模糊、朦朧。清醒、曠達中夾雜著幾許感傷。

[正宮·折桂令]歸隱·歎天之未喪斯文

“原文”

歎天之未喪斯文,劍氣丹光,酒魄詩魂。名利秋霜,榮華朝露,富貴浮雲。看青山玩綠水醉田家瓦盆,采黃花摘紅葉戲莊上兒孫。隨分耕耘,過遣晨昏。竹幾藤床,草舍柴門。

“譯文”

啊,老天沒有拋棄世上的文人,尚容得他們保留寶劍的鋒芒,詩酒的魂魄,丹爐的火光。名利啊,如秋霜般轉瞬即逝;榮華啊,如朝露般刹那消失;富貴啊,如浮雲隨風飄然無蹤跡。我飽看青山玩賞綠水醉捧農家的瓦盆飲,我采菊花摘紅葉,與莊上兒孫們嬉戲。安分地耕耘幾畝地,享用著藤編的床,竹做的茶幾,守著柴門草舍,輕鬆地消遣日子。

“注釋”

[斯文]《論語·子罕》:“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此;文,指禮樂製度。後來,“斯文”指文人或儒者。[劍氣]寶劍的光芒。[丹光]煉丹時,爐中的火光。[過遣]打發日子,消遣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