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1 / 2)

“作者簡介”

杜仁傑(約1201—約1284)原名之元,字善夫,更名仁傑,字仲梁,號止軒。濟南長清(今山東省長清縣)人。金朝遺民,入元隱居不仕。才宏學博,氣銳筆健。有詩集《善夫先生集》一卷。散曲創作今存小令1首,套數3篇。其中《莊家不識勾欄》影響最為深遠,充分體現杜仁傑“善謔”的個性。

“原文”

風調雨順民安樂,都不似俺莊家快活。桑蠶五穀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當村許下還心願,來到城中買些紙火。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兒鬧穰穰人多。

[六煞]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的門,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背後麼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散易得,難得的妝哈。”

[五煞]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坐。抬頭覷是個鍾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台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四煞]一個女孩兒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夥。中間裏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

[三煞]念了會詩共詞,說了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麼撥。

[二煞]一個妝做張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說向城中過。見個年少的婦女向簾兒下立,那老子用意鋪謀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說合,但要的豆穀米麥,問甚布絹紗羅。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後挪,抬左腳不敢抬右腳,翻來覆去由他一個。太公心下實焦躁,把一個皮棒槌則一下打做兩半個。我則道腦袋天靈破,則道興詞告狀,地大笑嗬嗬。

[尾]則被一泡尿,爆的我沒奈何。剛捱剛忍更待看些兒個,枉被這驢頹笑殺我。

“譯文”

今年風調雨順老百姓安居樂業,但都不如俺莊稼人快活。桑蠶五穀大豐收,政府又沒下派特殊的公差和苛捐雜稅。我曾當著鄉親們許下願,如今要還,特地到城裏買些香燭冥紙答謝上蒼。正打街上經過,發現有一處人頭攢動鬧鬧嚷嚷的,原來那裏掛著一串花花綠綠的紙幌子。

我向前湊過去,有一位手撐著椽子做的門,高聲叫道:“請請!”又說:“來晚了人滿了就沒有地方坐了。”“前半截演的是院本《調風月》,後麵由麼末這個角兒演《劉耍和》。”又提高嗓門道:“熱鬧的小段子容易遇上,讓大家都喝彩的大戲難趕上。”

那位向我要了二百錢,放我進去了。入門是個木板坡,啊,裏麵已重重疊疊地坐著一圈的人。我抬頭細看是個鍾樓模樣的台子,往下瞧是人的旋窩。看見幾個婦女到台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幹嗎拚命地打鼓敲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