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蘇彥文,生平不詳。《錄鬼簿》將其入編“已死才人不相知者”之列,稱其“有《地冷天寒》越調,及諸樂府”。今僅存這篇套曲,即[越調·鬥鵪鶉·冬景]
“原文”
地冷天寒,陰風亂刮。歲久冬深,嚴霜遍撒。夜永更長,寒浸臥榻。夢不成,愁轉加。杳杳冥冥,瀟瀟灑灑。
[紫花兒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鋪蓋單薄,凍的我手腳酸麻。冷彎做一塊,聽鼓打三撾。天那,幾時捱的雞兒叫更兒盡點兒煞。曉鍾打罷,已到天明,剗地波查。
[禿廝兒]這天晴不得一時半霎,寒凜冽走石飛沙。陰雲黯淡閉日華,布四野,滿長空,天涯。
[聖藥王]腳又滑,手又麻,亂紛紛瑞雪舞梨花。情緒雜,囊篋乏,若老天全不可憐咱,凍欽欽怎行踏。
[紫花兒序]這雪袁安難臥,蒙正回窯,買臣還家。退之不愛,浩然休誇,真佳。江上漁翁罷了釣槎,便休題晚來堪畫。休強嗬映雪讀書,且免了這掃雪烹茶。
[尾聲]最怕的是簷前頭倒把冰錐掛,喜端午愁逢臘八。巧手匠雪獅兒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兒四九裏打。
“譯文”
地冷天寒,北風呼嘯,深冬季氣,到處結霜。漫漫長夜裏,寒氣浸透我的被窩。做不成夢,我更加憂愁。天地昏暗,陰風淒淒,令人顫栗。
本來我衣服破爛,鋪蓋單薄,凍得我手腳酸麻,身上彎成弓一樣。聽三更鼓打過,天啊,幾時才能熬到天亮。報曉的鍾敲響,終於盼到天明了,可是,在這寒冷的白天又怎麼忍受。
天晴不一會兒,立即寒風凜冽飛沙走石。陰雲遮住了太陽,原野天空陰陰沉沉。
腳下打滑,手凍得麻木,亂紛紛的大雪像梨花般飄落。我心想,這雪雖說好看,可是我行囊裏沒有禦寒的衣服,又缺錢,老天不可憐,凍得我渾身發抖,怎麼上路。
這麼大的雪啊,袁安在床上躺不住,呂蒙正趕不上齋飯走在回寒窯的道上,韓愈的馬被阻在藍關,寸步難行。如此可恨的雪啊,孟浩然也不會有心情讚賞,江上釣魚的老翁撤了釣竿,誰還有心思描繪什麼圖畫。那些映雪讀書的人不敢逞強,什麼掃雪烹茶的雅事,通通免了。
最可怕的是屋簷上掛著的冰溜子,像錐一般,令人心寒。我啊盼望暖氣融融的端午節,最愁陰氣充塞的臘八天。那些能工巧匠可以雕出千姿百態的雪獅子,我卻盼望四九天裏鞭打泥牛,迎接春天的來到。
“賞析”
這是一組寒士厭雪盼春的歌曲。作者一反文人雅士讚賞雪景的老套子,從切身體驗出發,抒寫寒冬和雪給窮人帶來的痛苦,極為逼真深切。在描寫冬雪降臨之前,作者細致刻畫在嚴寒冬夜裏,衣服破碎、鋪蓋單薄的窮人,如何手腳麻木,如何在冰涼的榻上輾轉反側,“冷彎做一塊”苦苦盼天明。接著,又著力烘托大雪前四野陰霾、飛沙走石的恐怖天象。然後,才寫到紛紛大雨,聯想到曆史上許多落難的寒士蒙受大雪之苦,因之,表示白雪並不那麼富有詩情畫意,從而盼望春天早早降臨人間。此曲風格質樸。雖然也用了些典故,但並不生僻。心理活動刻畫與動作描寫相結合,環境氛圍的渲染以烘托人物的心理,也都做得比較出色,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