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在1 877年一年中,對白熾燈進行了一些試驗。他曾試圖用炭、白金、硼、鉻和其他物質來作燈絲。試驗沒有成功,製出的燈不能令人滿意。但是就連這些初步的試驗也很有說服力地向愛迪生指出了白熾燈的屬性——與弧光燈比,它優於弧光燈,它光通量不大,而且也能像弧光燈一樣能在照明場所進行合理的配置。
1878年,愛迪生到康涅狄格州的安索尼亞市參觀了著名的電機和弧光燈發明家威廉·華萊士的電器工廠。華萊士一法默係統發電饑是美國最普及的一種。在這裏所見到的一切,都對愛迪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給門羅園實驗室買了一台華萊士一法默發電機,並詳細了解了發電機和弧光燈的性能。通過這次參觀愛迪生確信,白熾燈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對技術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白熾燈不僅會使照明技術發生根本變化,而且也會給整個電工技術帶來蓬勃生氣,會使工業所起的積極作用得到巨大的發揮。同時,在這件事上是需要花費巨大力氣才能有所成就的。但困難沒有把愛迪生嚇倒,他勇敢地迎著他開始所完全沒有想像到的困難朝前走去。整個照明的發展史和在電能生產中所獲得的進步,使愛迪生深信對白熾燈設計的研究是適宜的。愛迪生說:“進行驚人的發現是很容易的,但改進這些發現使之有實用價值就困難了。我就是正在致力於這一改進的工作。”愛迪生對工作方向的總的評述,用到他製造實用的白熾燈這一研究工作上也完全適用。
愛迪生1878年起,對電照明問題給予了更大的注意。很可能,電照明在當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所得到的轟動一時的成就,在那裏所展出的電機製造業、電器製造業、安裝技術和電工材料學的成就,使愛迪生深信電照明的前景是光輝燦爛的。亨利·福特在其對愛迪生回憶中轉述了愛迪生的下麵一段話。
恰好在那時(1878年),我想著手研究些新東西,巴克教授就建議我研究怎樣把電光分成像瓦斯燈頭那樣的小光源。這已不是新的想法了,因為我已在去年進行了一係列照明方麵的試驗。但由於要研製留聲機,我中斷和延緩了照明方麵的試驗,現在我決定恢複這些研究工作。
回家後我就立即開始收集各種情報資料。這是瓦斯照明的時代。我弄到了瓦斯科技協會等團體出版的所有新雜誌。我由於收集了所有這些資料,了解了紐約瓦斯輸送網的瓦斯分配情況,並直接觀察到這種情況,所以得出結論是,電光分析問題是能夠解決的,而且在商業上也是適宜的。我認為,為實際推廣白熾燈,白熾燈應至少在兩個方麵與瓦斯照明光源相同:1.白熾燈應創造出適中的照明度;2.每盞燈點燃都應完全不受其他燈的影響,它可以點燃可以熄滅,不幹擾其他燈的工作。
愛迪生根據這些設想開始進行試驗。他得出的結論是,為了解決電光的分開使用問題,就必須要有阻抗強和發光麵小的燈;此外,電燈應並聯接入電路,這樣就可使每盞燈都能獨立點燃。愛迪生在設計白熾燈的人中是第一個清楚地懂得,采用弱阻抗的燈絲就需要電壓比較低的電流,因而也就造成了電網導線材料使用量的增大。這一正確的觀點,使他更要下定決心停止弱阻抗電燈的試驗,所以在愛迪生的研究工作中,以及後來在其他發明家的試驗中,都永遠不再用弱阻抗燈了。
在亨·福特的回憶錄中,還引用了愛迪生的下麵一段話:我對炭的屬性很熟悉,而且也懂得,如果能用這種材料做成像人的頭發那樣細的線,那麼就可以得到一種發光麵小而阻抗強的燈絲。但這種易碎的燈絲是否能抵抗住機械的振動?是否能經受住1000個小時的華氏2000多度的熾熱?其次是:怎樣才能把這個已具有燈絲形狀的導線裝入已抽成真空的空間裏,以便空氣在燈絲的各種不同溫度下的發光過程中,都不會進入這一真空內破壞燈絲?問題還不僅限於此!電燈應不僅要符合實驗室的要求,而且也要成為可供經營的商品;生產成本要低,又可以大規模地製造,並能完整地運轉遠方。這些設想和許多其他一些不那麼重要,但也並非不重要的設想,就形成了重大而又縱橫交織的複雜問題。
愛迪生的這些觀點,在研究電燈的初期就已完全成熟,並成為進行深入研究和周密設計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