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常德天氣轉暖,王府內到處也是綠色,生機勃勃,萬物複蘇,如果不是出了變故,這樣的氣候會叫人感覺心情愉快,特別是出了大太陽的時候更是如此。
事隔兩日之後,朱載墐在王府後園裏接受醫生的診脈。
王府規製俱是太祖年間定製,王城外城牆高二丈九尺,正殿高六尺九寸。
大明的諸王不準有離宮別殿。到宣宗之後,諸王一律不得入京,後來更規定不得出城。
諸王不得會麵相見,甚至出城掃墓亦需當地官員報知禮部允準。
是以每有親王之國就藩之前,都會設法多要一些錢糧銀兩,將王府盡可能修的宏大瑰麗,將宮殿和府苑園林融為一體,以此度過此後的形同囚徒的藩國生涯。
王城周廣千米以上,北邊抵常德府的北城牆,南邊是豎著四根高大旗杆的朝房午門,然後是欞星門,端禮門,左右有長廊,給朔望日來朝參的百官等候所用。進端禮門後便是承運門,然後便是承運殿,這是王府的主殿,接見官員等正式的大事便在此殿。
再往前行便是其餘配殿,過春熙門後便是後園,園中多奇石花樹,引水而入,壘石為山,引水為泉,林蔭蔽日,蜿蜒數裏俱是美景,更密布亭台樓閣,不光有休閑的水榭亭台,更有好幾處唱戲演雜劇用的戲樓。
朱載墐原本最愛看滑稽戲和雜耍,每隔幾天就會叫戲班子進王府來,但近來他身體不適,王府中人俱知道榮王殿下心緒不佳,有幾個有品階的近侍幾次建言,都是被朱載墐以身體不適的理由給拒絕了。
“殿下還是頭暈目眩嗎?”
“已經比前幾日好多了。”
“那臣給殿下開劑方子,殿下按時飲用,徐徐調治應該可以痊愈。”
榮王府良醫所的良醫正林養浩搭指替朱載墐號脈,這個年齡在七旬左右的八品良醫滿頭白發,臉上卻沒有幾處有皺紋,這陣子朱載墐身體出了問題,這個良醫正每天都風雨無阻的來問安號脈,開方熬藥都是自己來,能吃下這樣的辛苦,算是保養得當了。
聽到林養浩的話,朱載墐忍著輕微的惡心和眩暈感,輕輕點了點頭,答了一句。
在朱載墐的前後兩側都站著幾個宦官,各人都戴著三山帽,有一個四十左右的宦官穿著圓領紅袍,其餘都著藍袍或綠袍,各人都略微躬著身,叫人看不太清楚他們的麵部表情。
林養浩皺眉思索了一會,開了一些清涼去火的方劑便退下了。
這些方子還會上報京師的太醫院,甚至上報內閣並宮中,地方文武也會傳看方劑,林養浩開方時相當小心,君臣佐使不敢出一點差錯,當然這方子其實就是安慰劑,毫無用處。
朱載墐坐在閣子裏發了一陣呆,眼前的池塘象是個小湖,相當寬廣,氣壓有些低,湖麵上時不時的有魚兒躍起,蕩起一圈圈的漣漪。
湖麵上長著些荷葉,才都巴掌大,不過朱載墐認為這些碧綠的小荷葉比長出荷花時要好看的多。
可能是小荷葉生機勃勃,沒有破損衰敗,而到了長出荷花的時候,雖然荷葉生長的極大,但也容易枯萎衰敗了。
四周到處是奇石堆疊成的景致,眼前的景色始終沒有辦法看通透。因為王府雖大,畢竟有大小限製,如果沒有遮擋,很容易將整個王府都看在眼底,那些山石亭閣,便是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
朱載墐若有所思,看來自己眼前之事,也如這奇峰山石,重巒疊嶂,令人看不到山石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