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二章 菱花散亂月輪虧(1 / 2)

文宗吃了楊賢妃進的冰食,當夜便發了風病,頭暈目眩,口不能言,闔院的太醫幾番診治,也不見成效,漳王侍奉在身邊,急的坐立難安,又懼怕王守澄把控太醫院,對這些太醫甚是不放心。待派心腹去給安康公主遞訊息,求她在宮外尋好醫生,此時還沒回來,隻得焦躁的等著。忽聽前麵小宦報上,安王李溶、潁王李潺都已經候在宮外,心中愈發難安:“這些人真是消息來的快,此時此景之下,陛下性命難安。”

“殿下。司讚姑姑宋若憲給您舉薦一人。“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李湊吃了一驚,心中惱她以身涉險:“你一個司讚,不得幹涉政事,快下去吧!”擺手屏退四下宮人。

宋若憲不卑不亢,微微一笑:“臣身為正六品女官,掌管後宮事務,理應為陛下分憂。”說罷上前行了一禮:“臣舉薦鄭注為陛下診治。”

李湊怒道:“他?你莫要添亂。快快下去!”

宋若憲上前跪下,抬頭回道:“漳王陛下勿擾,若陛下身體有憂,臣自當以死謝罪。”說罷伏下身去。“想必殿下也看到外麵的人虎視眈眈,陛下口不能言,手不能動,若是此時來個逼宮,陛下恐怕連詔書都不能擬,豈不是由著他們胡來?”

李湊聽她說出這番大逆不道的話來,又是擔憂又是生氣:“你休要胡口亂言。你,你,你”連說三個你,卻不忍說出斥責的話來,隻得擺手道:“你去吧,你去吧。”

若憲抬起頭,看到他眼神中的擔憂,心中一片暖意,回以微笑:“殿下,宛如生死都在此處,絕不會離殿下半步。”

眼神中的濃濃情誼,讓李湊心中一陣酸,他歎氣道:“你為何舉薦他。你難道不知道他…。。”

若憲含笑點了點頭:“鄭注頗有醫術,治得好與不好,隻在他心意之間。此時我敢保證,他一定能竭盡全力醫治陛下。”

李湊狐疑的看看她,見她麵含微笑,似乎胸有成竹,又擔憂的望向內殿,心中歎了一口氣,道:“宣鄭注。”

幾針下去,不知這鄭注是真的妙手回春,還是帝王之命數未絕,文宗漸次好了起來,雖口不能言,但麵色好了許多,也能稍微進點膳食。

次日,在病榻之上,借李湊之口,頒布上諭,將王德妃之子李永,封為太子。一時間朝野嘩然。

“皇兄病好些了嗎?臣弟請探望一下。”李溶優先發難,他聽鄭注對王守澄回說皇帝口不能言,手不能書,打定主意,要在此時扳倒李湊和文宗:“陛下若要頒布詔書,應當當麵對朝野三司六部大臣口諭,或是升上親筆手書,如此就漳王殿下一人之口,就頒布如此國之重事,恐怕不能服眾。”抬眼見李湊麵露難色,心中冷笑:“果然,你個李湊,假傳聖旨。你想為文宗續命,可惜看我今日我不要了你的命去。”

安康公主見情勢緊急,忙道:“陛下身在病中,咱們還是散去吧,等陛下大安了,自然可見分曉。”說罷給李潺使眼色,意欲請他發言相助,卻看到李潺麵無關切之情,心中冷了大半,隻得焦急的看著李湊。

安王卻步步相逼:“宮中傳聞陛下口不能言,手不能書,不知如何嚇得聖諭?哥哥別怕是聽錯了罷?”說罷,溫潤如玉的臉上露出一股子淺笑。

李湊聽到此處,方才放了心:“這個鄭注,果然把話傳到了。”想到此處,麵上露出輕鬆的笑容:“宮中傳聞,多為訛傳,再說哪些不要命的婢子們,敢枉議陛下的身體?弟弟聽到這些大逆不道的傳言,應當將那些婢子們當下打死才是,怎麼也跟著胡言亂語起來?”

李溶看到李湊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心中狐疑,卻還是含笑道:“今日穎王殿下、安康公主殿下都在,我們兄弟幾個看看陛下,也好打消疑慮,哥哥說來說去,還是不讓我們見陛下嗎?恐怕不能堵得住悠悠眾口,怎麼向三四六部大臣交代?”

王守澄一身默默走到安王身後,垂下手去。殿外步履聲甲胄聲急急響起,李湊怒道:“王守澄,你把禁軍調來,是什麼意思?擅闖禁宮,可是死罪!”

王守澄行了一禮:“臣身為神策大將軍,統領禁軍,當為捍衛陛下宮闈安全死不足惜,隻是今日漳王殿下一人之言,便定下太子,實在不能服眾。怕是攜天子以令諸侯罷!”

“住口!”殿內傳來李昂的聲音,雖略有虛弱,卻也清晰可辨,王守澄、李溶、李潺俱是大吃一驚,李湊臉上露出笑容:“皇兄不要見怪,兄弟們隻是擔憂陛下龍體,沒有衝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