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桓靈二帝(5)(1 / 1)

可他們不能高興得太早,也許漢桓帝是故意讓這五個功高震主的家夥去死,其他的宦官可還活蹦亂跳呢,五侯死了之後,這些人立即展開了反擊,並且得到了漢桓帝的大力支持,大興黨獄,儒家分子要倒黴了。

在太尉楊秉死後,宦官集團遭到了重創,五侯風光不在了。正當大家歡呼雀躍彈冠相慶,打算把所有宦官全體誅殺的時候,漢桓帝站出來了:“行了,差不多就完了,不要趕盡殺絕,宦官也不一定就是壞人,以後不要鬧了。”

皇帝成了防火牆,事情頓時不好辦了,楊秉之後,李膺和陳蕃成了清流派黨人的領袖,他們繼續不斷地彈劾宦官,反正你不要有任何的越軌舉動,隻要出現一點紕漏,被清流派抓住了,肯定就會變成一張奏折。

漢桓帝當時就心想,你們現在知道站出來指責宦官這裏不好那裏不好了,當初老子被梁冀威脅得差點沒命的時候你們都去幹什麼了,想要把我的功臣一網打盡未免太過分,我也不想當忘恩負義的人,所以你們也該吃點苦了。

一聲令下,李膺等人統統被關進了大獄,嚴刑拷打。這就是“黨錮之獄”的開端,以後越發展規模越大。

不過,清流派的勢力也的確挺大,當時朝廷獨尊儒術,凡是當官的除了武將之外大部分都是儒家分子,李膺是儒家分子的領袖,把他抓起來,頓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辭官的辭官,哭訴的哭訴,上奏折的上奏折。一天三次鬧騰,把漢桓帝折騰得夠嗆,他覺得收拾李膺也差不多了,該接著收拾宦官,讓他們也低調點,於是讓李膺擔任京畿地區總司令,司隸校尉。

首先倒黴的是張讓(後來的十常侍)的弟弟張朔,因為貪汙案發,被李膺抓住了把柄,李膺跑到張讓家裏把張朔抓起來,把張讓的臉皮都掃光了,張讓自以為受寵跑到皇帝麵前告狀,可是皇帝苦笑一聲:“認命吧,我拿李膺沒轍,再說誰讓你給人家抓住了把柄呢,以後做事兒最好小心點。”

最後這些宦官居然都不敢出門了,有一天漢桓帝就很奇怪地問:“你們這幾天怎麼都不出門去逛街呀?”

呼啦,宦官們撲倒一片:“皇上,我們害怕李膺!”李膺的名頭更響了,但是這件事情也影響了漢桓帝,他再次覺得李膺對他構成了威脅。在奴才和大臣之間,東漢的皇帝大多數時候選擇奴才,也就是太監。

很快,大臣們做了兩件事情,引起了皇帝的極大不滿。第一件事就是太原太守劉質抓了一名宦官趙津,準備處死,可是剛好朝廷下了大赦天下的命令,所有人都要釋放。可是劉質恨透了宦官也不管有沒有皇帝的赦令,直接處斬。

然後司隸校尉李膺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洛陽城有一個人名叫張成,他和宦官關係不錯,稱兄道弟的,消息靈通,知道國家過幾天就要發布大赦天下的命令,趁著這個機會他讓自己的兒子去尋仇殺了人,結果過兩天真的大赦了,張成非常得意。李膺冷笑了兩聲,把父子兩人殺掉,狗屁大赦令,老子才不管呢。

漢桓帝怒了,下令逮捕清流派黨人,還列了一個名單,大約有幾百人之多,都是些儒家學派的三好學生,也不管有罪沒罪,直接抓起來,扔進監獄,進行勞動改造,你不是愛說話嘛,讓你到監獄裏麵說個夠。

最後還是竇太後的老爹竇武跑到皇上麵前去給李膺說了句話,總不能把全天下的三好學生全都幹掉吧。漢桓帝其實也不想這麼做,隻是想要打壓他們一下,讓他們別老是跟宦官死磕,給自己添麻煩,所以聽了竇武的話放了二百多人。

不過很快,在位二十年的漢桓帝劉誌也一命嗚呼了,他算是東漢皇帝裏麵高壽的一位了,活了三十六歲,有十年是在梁冀大將軍的陰影之下當傀儡,後來又製造了黨錮之禍,寵幸宦官,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除了繼承祖先短命的傳統之外,他也患上了不孕症,沒有兒子來繼承皇位。

大臣們又要公投了!

經過一輪篩選,候選人出來了,又經過一番投票,十二歲的劉宏被確立為皇帝,是為漢靈帝!

又是一個小皇帝出現了,外戚肯定又要跟著出現,這是因果關係,也是一個魔咒,是東漢王朝永遠也無法擺脫的魔咒。不過這次的外戚還比較不錯,就是前麵咱們說的給李膺求情的大將軍竇武,這人比較正直厚道。他的女兒也叫竇太後!

陳蕃當上了太傅,重新啟用了在黨錮之獄中蹲了大獄的李膺等人,吃了幾年牢飯,挨了無數的板子的李膺,仍然是一副臭脾氣,跟宦官勢不兩立,出來之後不但沒有改正,反而變本加厲了。

此時的宦官,以曹節和王甫為領袖,還有張讓、段圭等人。

兩大門派有展開生死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