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有很大的用處,如儀表和喇叭裏需要永久磁鐵,高能加速器中帶電粒子需要靠磁場幫助加速,電動機和發電機需靠磁場才能轉動和發電……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希望磁場的強度越大越好。
過去,人工製造的永磁材料磁性都不太強。從60年代到70年代,人們相繼發現將釤、鐠等稀土元素與金屬鈷和鈦等稀土元素與金屬鐵合成的永磁材料磁性特別強。用這種稀土鈷和稀土鐵永磁材料做成的永久磁鐵是迄今為止磁性最強的永久磁鐵,已在工業、農業、宇航等部門得到了應用。
盡管如此,磁性最強的稀土鈷和稀土鐵永久磁鐵,即使磁路設計得相當合理,其磁極附近的表麵磁場強度也不過80萬安每米左右,遠遠不能滿足一些特殊的需要。
目前,人們應用的電磁鐵,可以獲得比永久磁鐵強得多的磁場強度,但要依靠電磁鐵卻很難獲得800萬安每米的磁場強度。1961年世界上第一台超導磁體誕生了。這種磁體主要是用超導材料做成的。在低於一定溫度時,超導材料會突然失去電阻,呈現超導狀態。利用超導材料這一性質,可以在超導體中產生很大的電流,從而產生很強的磁場,而消耗的電能卻很少。十幾年來,超導磁體越做越大,超導磁場越做越強。現在,1200萬安每米以上的超導磁體的製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1600萬安每米以上的超導磁體也已製成。這樣規模的超導磁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能實用的最強的人工穩恒磁場了。隨著優質超導材料的出現,超導磁場的強度可望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1974年新發現了一種名叫鉛鉬硫化合物的第二類超導材料,它的上臨界磁場強度可達4800萬安每米。
1960年左右,意大利科學家用“爆聚法”獲得了非常強的脈衝磁場。到了70年代末,人們用這種方法已經得到了高達16000萬安每米的脈衝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