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究竟話多好,還是話少好?這要看話的內容是什麼。內容充實,說得再多也不多;內容空洞,嘩眾取寵,甚至胡說八道,造謠生事,那一句也嫌太多,更別說多了。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海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再加上一句:“話不在多少,關鍵在於內容。”
近朱者赤,搖近墨者黑
寓言
有一天,墨子無意之中路過一家染坊,看見染匠們正在染各種顏色的絲,便停下腳步觀看。
他聚精會神地觀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長長歎了一口氣,說:“唉,絲原本是雪白的,但是把它放入黑色的染缸裏,就變成了黑絲;若是把它放入黃色的染缸裏,就變成了黃絲。改變絲的顏料,絲的顏色也隨之改變。染完了五次,絲的顏色自然也改變了五次。看來,染絲不能不小心謹慎啊!這個道理,為人處世也同樣適用。倘若做事時一時莽撞,就會像把雪白的絲錯投染缸一樣,再想改變就難了。”
靜思語
南方的植物,有它自身的特點,如喜歡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的環境;北方的植物耐旱、耐堿、喜陽光,這些都是不能隨意調換的(除非人工改變氣候條件)。人的生長環境也是這樣。一個文弱內向的孩子,比較適合用腦;一個強壯好動的孩子,比較適合用力。如果把他們的生長環境搞顛倒了,愛用腦的硬被送到體校去學打籃球;愛用力的又被送到音樂學校去拉小提琴……如此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更不要說把一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帶入花天酒地的舞場、咖啡廳、夜總會之類的環境裏,能出現什麼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能知錯不改
寓言
從前某地有一個人,他每天要偷人家一隻雞。
別人勸他說:“你一天到晚,到處偷雞摸狗,四鄰為此不安,這可不是好人的行為。”
偷雞人聽了以後說:“既然如此,請讓我先少偷一些,改為每月偷一隻,等到明年再完全停止吧。”
勸他的人聽了,歎息說:“明知這樣做不對,就應當立刻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你要這樣,惡習恐怕永遠也改不掉了。”
靜思語
故事裏的偷雞人,聽了別人的規勸,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卻仍然要偷,給自己的不法行為打掩護,這種做法愚蠢之極。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不良行為一旦成性,要改掉是很難的。因此一定要狠下決心,而不能知道錯,還遮遮掩掩,給自己找台階下。如果這樣,隻能錯上加錯,走上不可救藥的道路。
改正錯誤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思想上徹底認識錯誤的危害,從而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其次就是接受群眾的監督,主動爭取別人的幫助,因為外因可以推動內因而起作用,比單純隻有內因效果要更好。
人無大誌,行必不遠
寓言
在那遙遠的北極地方,有塊荒涼的不毛之地,那裏有個遼闊無邊的大海,名叫天池。
相傳在天池中,生活著一種大魚,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大多高,它的名字叫鯤,鯤後來又成鳥,它的名字叫鵬。
鵬非常之大,它的背如高聳的泰山,翅膀好像掛在天邊的彩雲。鵬舒展偉軀,乘著旋轉的暴風奮起高飛,直上那九萬裏的蒼穹。它穿雲破霧,背負青天,展翅南飛,直往南海。
一片小小的沼澤中,有一隻小小的雀鳥,名叫斥。它看到鵬高高翱翔,很不以為然,嘲笑說:“它將飛到哪裏去呢?我飛騰跳躍不過幾丈高,回到地麵上,也可以在蓬篙之間自由自在地回旋飛翔,這也是很得意的呀!”可它究意要飛到哪裏去呢?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無大誌,行必不遠。
靜思語
故事中的鵬鳥身軀偉岸,日行千裏,它並不安於在那不毛之地的荒涼地方長久呆下去;它能直飛九萬裏高空,穿雲破霧,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它的飛翔。
而斥,僅是一片沼澤地中的山鳥,飛不過丈高,穿行在蓬篙之間。可即使如此,它也自滿自足,不求上進。
在我們的人類社會裏,有一類像鵬鳥一樣的人,他們年少誌高,在學校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在工作崗位成就卓著,為國家人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也有一類像斥似的人,胸無大誌,工作平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了一點工作,就自滿自足,固步自封,甚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不到四十歲就老態龍鍾,暮氣橫秋。
為什麼這兩種人,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呢?最主要就是一種人胸懷大誌,努力奮進了;而另一種人則胸無大誌,安於現狀。有理想,有誌氣的人,就能做出很大成績,成為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材;沒有誌向,沒有理想,就隻能循規蹈矩,跟在別人屁股後麵亦步亦趨,一輩子也走不出個人的小圈子。這樣的人,自然也談不上對人民會有多大貢獻,做多少有益的事情。
懦弱要不得
寓言
有一位少女,脖子上掛著珍珠,腰間佩著寶石,身上還攜帶許多黃金,在山林裏遇見了一夥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