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這些問題共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做事不著重點、貪多求全,後果自然和故事中的猴子一樣,為了一粒豆子,失去手中所有的豆子。因此,我們為人做事,切勿處處求全責備、樣樣希求精通,要充分認識自己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客觀地分析問題,珍惜自己的擁有,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
辨證地看待世界
寓言
靠邊塞地方住著一個聰明老人。
有一天,他家裏養的一匹馬不慎跑丟了。左鄰右舍的鄉親都跑來對他進行安慰,可老人卻說:“這難道不會變成一件好事嗎?”
過了幾個月,跑丟了的馬從北方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說了又來向他祝賀,可老人卻說:“這難道就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嗎?”
他兒子非常喜歡騎這匹馬,又過了幾個月,不幸從馬上跌了下來,摔斷了大腿。鄰居們聽說了,又紛紛前來安慰,老人說:“這難道就不會變成一件好事嗎?”
一年之後,當地統治者要入侵邊塞,朝廷下令要征召年輕人入伍去作戰。戰爭中那些人大多數都死了,可老人的兒子卻因大腿殘疾而沒有參戰,這樣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靜思語
故事中的老人難道具有某種先知能力或者超人的智慧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老人所擁有的是一種心態,一種生活中處事不驚的平和心態。這種心態給了老人一種辨證的觀察分析事物矛盾的觀念,即現在人們所說的辨證法。
辨證法在日常生活裏經常遇到,比如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就應當相信困難總歸是會被克服的;當我們麵臨危險的境地時,應當相信自己一定會衝破危險而轉危為安;當我們麵臨黑暗時,就應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光明一定就在前頭。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困難所嚇倒,我們就會滿懷信心,去迎接新的勝利。
相反,如果我們取得了勝利,就應當想到還會有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取得了成功,就應當想到不要因成功而衝昏了頭腦;如果我們麵臨的形勢一片大好,那麼我們還應想到不足的一麵,因而保持清醒的頭腦。
正所謂我們有了“寵辱不驚,觀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卷雲舒”的平淡心態,才會在生活中達到“悴然臨之而不懼,無故加之而不驚”的人生境界。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寓言
有個老獵人領著兒子去打獵。沒走多遠,發現前麵有兩隻小兔子。
小孩看見小兔就去追。兩隻小兔往兩個方向跑,小孩不知道追哪隻好,想追這隻,又怕放跑了那一隻。最後連一隻也沒抓著,便回到父親跟前哭了。
父親撫摩著孩子的頭,說:“兩隻兔子往不同方向跑,你想一下都把它們抓住,怎麼可能呢?如果你隻想抓其中的一隻,那就可以抓到了。”
靜思語
這則小孩追兔子的故事,正應了俗語“貪多嚼不爛”的道理,但也蘊含了另外一番含義。我們都知道生活是一個過程,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過程中不停地進行著選擇,每一次選擇對我們的生活都可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豐富,我們會越來越慎重地進行每一次選擇,選擇由此成了難事,我們不得不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樣去猶豫,致使自己一次次墜入錯失良機的險境之中。
學會選擇,先要學會放棄。選擇就是放棄。
這是小孩的父親教給小孩的捕獵知識,也是生存和生活的道理。
一家之言,難成真理
寓言
在一個不大的森林裏,狼成了獸王。
有一天,它把大小野獸都找來,說是要找一條真理:世上什麼東西最好吃?
狐狸搖著尾巴,舔著嘴唇,搶著回答說:“那還用說,當然是肉最好吃。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狼點著頭,高興地說:“說得對,說得對。肉最好吃,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條真理。你們還有誰要說的?小白兔說說看!”
兔子說:“叫我說,青草最好吃。”
狼連忙搖頭:“不對!不對!你的說法是片麵的。青草不好吃,還是肉最好吃。現在你們大家已經清楚了吧?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真理,肉最好吃,誰也不許反對!”
看到狼如此專斷,別的動物也都隨聲附和道:“是的,肉最好吃,這是真理!”
靜思語
什麼是真理?真理是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這就決定了真理的認識,不可能是一家之言。而狼所要找的真理,是把它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強加於人,這還怎麼可能找得著真理呢?
故事裏狼提出的“什麼東西最好吃”的問題,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回答,兔子說青草最好吃,這對兔子來說,就是一個真理。而狼非要愚蠢地找一個統一的真理,後來權壓眾獸,真理有了,真實沒了,狼所得到的是一片附和的聲音,是它給自己找到了不是真理的真理。
人也一樣。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寓言
有一次,烏鴉碰見一隻雛鷹在練習飛翔,便飛到跟前問道:
“你是什麼鳥?”
“我是鷹。”
“哎呀,人家都說雄鷹是最能飛的。你怎麼還飛不過我呀?”
“我是雛鷹,羽毛還沒豐滿,翅膀還不硬。”
“像你這個樣子,就是羽毛豐滿了,翅膀硬了,也不會飛過我。”烏鴉嘲笑了一通,飛走了。後來有一天,烏鴉在不太高的空中飛著,忽然從它的上空有一隻大鳥向它飛來。烏鴉喊道:“呱呱,呱呱!救命,救命!你是什麼鳥力氣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