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長江天塹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為他現在已經控製了巴蜀,可以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況且我有雄師百萬,每個人扔一條馬鞭下去,就能把江水截斷!
大臣們依然反對,除了慕容垂和姚萇!
慕容垂和姚萇,一個是鮮卑人一個是羌人,和苻堅都有滅國之恨,他們當然希望苻堅興起這次大戰,這樣的話他就可以在後麵搞風搞雨了。但是他們也並沒有料到苻堅會如此慘敗,這可是個意外的收獲,讓他們的複國大業進行的更加順利了。
除此之外,他堅持禦駕親征!
上一次王猛滅亡前燕的時候,苻堅就冒著極大的風險把京城扔給了太子,自己帶人跑到了距離鄴城三四十裏以外的安陽,為的是什麼?就是不想錯過滅掉一個國家的偉大功勞,這說明他除了胸懷寬廣之外,還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說白了,苻堅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想要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大帝!
群臣們苦勸不聽,又有慕容垂和姚萇在後麵拚命慫恿,苻堅禦駕親征的主意也打定了,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毀滅掉自己的國家的腳步。
公元383年九月,正南大將軍陽平公符融率領慕容家族,包括慕容垂在內。二十五萬人馬抵達了穎口,煙波浩渺的淮河對麵,已經可以看到東晉的土地!
這次戰鬥,苻堅最後敗了,其實就是敗在了他的姑息養奸上麵。後來出賣他的人,除了慕容垂和姚萇之外,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而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直接導致了淝水之戰的全麵潰敗!這是後話!
苻堅這一次大舉南征,采取三路並進的策略,其實和當年司馬炎滅吳的戰鬥也差不了多少,首先就是由姚萇率領巴蜀水軍從長江上遊順流而下,針對駐防荊州的桓衝展開攻伐,牽製他的荊州兵團,使得他不能分兵救援建康!其次在東線,以幽州、冀州的兵馬攻打彭城,主攻揚州;但這兩路人馬其實全都是側翼的牽製力量,真正主導這次南征的還是剛才提到的由符融率領的二十五萬中央軍,苻堅也在其中!
當年司馬炎的三路並進一度讓吳國人陷入絕境,最後全軍覆沒。苻堅此時的作為似乎也有些想效仿的意思,但是情況和當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當年王濬在巴蜀造船七年,司馬炎才決定南征,那是經過了十餘年的充分準備的,吳國又出了個暴君孫皓,軍隊士氣低落,將軍們無心抵抗,所以才能勢如破竹。如今苻堅的水軍隻不過剛剛組建了一年。而幽州、冀州的軍隊都是臨時招募起來的,其中一直作為主力的氐人,因為大遷徙的關係,非常少,忠誠度和戰鬥力都非常的有問題。這麼一來,真正能夠對東晉構成影響的也隻有符融的二十五萬中央軍了。
可是中央軍這邊又有好多的鮮卑和羌人的騎兵,慕容家族都在裏麵掌權,他們心裏都揣著亡國之恨,恨不得苻堅倒黴,時刻準備著調轉槍口!
苻堅自然不知道這些!
東晉政府更加不知道這些!
東晉朝廷這邊,桓溫已經翹辮子了,現在朝廷裏的支柱是謝安,總體來說是謝氏家族和桓氏家族共同執政的一個局麵!
謝安是個文人,早年不願意出來做官,後來因為謝氏家族的人在朝中影響力越來越小,才不得已出山。而她出山之後,也的確做出了一些成績,官位一路飆升,最後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如果說前秦方麵是以符融為主,那麼東晉方麵就是以謝安為主!
麵對前秦的百萬雄師,整個東晉王朝從皇帝到老百姓都嚇得夠嗆,唯有謝安一個人鎮定如斯,照樣每天下棋品茶,和嬌妻美妾吟詩作賦,好像完全沒有把百萬雄師放在眼裏一樣!
咱們不知道謝安到底是不是故作鎮定,穩定人心,但他的確就是這樣做的。大家心裏對他非不滿,跑到家裏去逼他趕快想辦法退敵,謝安隻是談笑風生,給人以一種輕鬆瀟灑的感覺。老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都覺得宰相可能已經有了退敵之策,所以倒是踏實了不少。但是下麵的將軍們不這麼想,因為謝安根本什麼都沒做!
其實謝安也不是什麼都沒做,他表麵上輕鬆寫意,心裏卻著急得很,前秦大軍抵達淮河的時候已經給皇上上了奏折,製定了作戰方略。
前秦的戰略是這樣的,中央軍二十五萬人一直向前挺進至壽春,攻克此城,以這裏為前哨戰,繼續向長江對岸推進,如果不算長江天塹的話,揚州壽春距離首都建康隻不過四百七十多裏路而已,騎兵可以朝發夕至!
壽春這個地方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以前袁術就以此地為根據地,後來又發生了壽春三叛,東晉的袁真也曾經在壽春發動過叛亂,從魏晉以來一直都是個軍事重鎮,所謂“守江先守淮”,要守住長江就要先守住淮南,而淮南則以壽春為最大的戰場,苻堅的第一站就選在了壽春!
壽春城的東北角,有一條河注入淮水,這條河就是著名的——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