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笑著說:“那就算了。反正你穿不穿馬甲,那些朝臣都認得你!走,上朝去!”
看主子萬歲爺經過昨晚一場巨變,雖然失去了往日的記憶,卻較往日意氣風發,更多了賢德寬厚的聖君之相,呂芳十分欣慰,不禁也大著膽子說:“奴婢愚鈍,敢問主子一句,主子方才所說的馬甲可是指補子麼?”
朱厚熜笑得更開心了:“當然便是補子!穿上馬甲別人認得你,脫了馬甲別人也認得你啊!”
京城各大衙門三品以上官員足有兩百多人,此刻都聚集在太和殿上,按照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這大九卿衙門站成幾行。中國從古以來就是個禮儀之邦,非常講究尊卑貴賤,班隊自然是各部尚書打頭,左右侍郎按其在領導班子中的排名先後次第排序。至於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尚寶司和苑馬司這九小衙門,由於隻有一把手——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小九卿——官居三品,有資格參加每日必有的早朝,所以無法成隊成行,也就按照各自衙門的排序站成一排,當然是以天下詞臣彙聚之地、更兼儲備禦前顧問人才的翰林院從二品的掌院學士打頭,負責管理皇家園林和動物園的苑馬司從三品苑馬卿排在最後。
不過在整個朝臣班隊的最前麵,還站著幾個人,他們就是大明王朝那“雖無相名,實有相職;雖有相職,實無相權;既無相權,卻又相責”的內閣學士,由於大都兼任某部尚書,自然相應地站在自己衙門班隊的最前頭。
黃錦前來傳皇上的口諭已經半個時辰,這些朝臣們早已等得很不耐煩了,都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肅穆的太和殿上一片“嗡嗡”的聲音。負責維持秩序的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嚴嵩不得不出麵製止,可沒過到幾分種,嘈雜聲繼續充斥著這個大明王朝最高權力決策場所。
呂芳治下很嚴,在他下了死命令之後,昨晚宮內劇變竟然沒有一個人敢泄露出去,朝臣們當然不得知曉此事。因此,他們議論的焦點雖然還是圍繞著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嘉靖皇帝朱厚熜,卻不是那駭人聽聞的“壬寅宮變”,而是皇上突然又要上早朝了。這麼正常的履行自己的職責,卻能引起如此沸沸揚揚的議論,也是因為那個混蛋嘉靖皇帝以前太不稱職的原因。
在朝臣們把一切可能與不可能的因素都猜測遍了分析透了以後,一個黃門內侍終於從龍椅背後的門裏走了出來,有些朝臣就開始想著一定是宣布讓他們散班回衙的,因為太反常了嘛,皇上或許是一時興起而已,走半道上可能忍不住又吩咐移駕某宮去臨幸妃嬪了。
黃門內侍將手中拂塵一揮,複又抱回懷中:“皇上駕到!”
他還真的來了啊!許多朝臣心中不約而同地嘀咕了這麼一句,趕緊趴在地上,齊聲高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滿朝文武的迎駕聲裏,朱厚熜走進了太和殿,象是一個剛進城的鄉巴佬一樣四下裏打量著這個傳說中的“金鑾殿”,隻見大殿高近十丈,東西長二十多丈,南北寬十多丈,光是直徑在一米左右的大柱子都有近百根,其中圍繞著禦座的是6根蟠龍巨柱,漆了金粉。殿內還堆起2米高的台子,禦座就設在其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銅鼎,後麵是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的金碧輝煌,**絢麗。他不禁嘖嘖稱奇,連走上禦座都不記得了。
“好丟臉啊!”呂芳心裏這樣對自己說。
在朝會之時,皇上身後總要站著兩名隨堂太監,若是司禮監掌印在朝,便是由他帶著另一名隨堂太監侍立皇上左右,但在朝臣望闕舞拜的時候,他們不能跟著皇上走上禦台,免得給百官留下“奪皇上威福自用”的口實。此刻,看著左顧右盼喜不自勝的朱厚熜,出於對主子的一片忠心,出於維護天家體麵和主子威嚴,他不顧君臣之大防,在這**肅穆的太和殿上“吭吭”咳嗽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