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打破常規,另辟蹊徑有出路

未來社會,是否擁有創新能力對於競爭的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生活中的青少年朋友,都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應當具有銳意變革的精神,從而使自己處於競爭中的有利地位。而實際上,說到創新並不是一件易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式,在這個思維方式中我們所有的想法做法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的,因此,要做到創新,你首先要學會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並學會嚐試運用你從來沒有運用過的方式來解決一個問題,這樣你會做得更好。

創新讓一切與眾不同

曾有人這樣詮釋創新:“你隻要離開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有的東西。”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不斷地創新中不斷進步的,可以說,人類如果沒有創新,隻會停滯不前。同樣,作為未來社會生力軍的青少年朋友們,更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因為未來社會,一個人是否能保持思考創新,直接關係到他的事業成敗,隻有創新才能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有這樣一則故事:

眾所周知,在外太空低溫失重的狀態下,宇航員在太空艙裏用墨水筆寫不出字。美國太空總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專門撥出一大筆科研經費,組織了一批科研人員攻關,花了很大代價,終於研製出了一種在低溫無重力下能寫出字的“太空筆”,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而蘇聯的宇航員則換一種思路,改用鉛筆,輕鬆地解決了在太空艙書寫的問題。

這則故事給青少年朋友們的啟示是多方麵的。有時候,靈光一現似的轉換一種思路給我們帶來的創新效益更讓人耳目一新。在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轉變思路,換種方式也許更容易走向成功。

的確,知識社會的秘密就在於創造力。正如畫家筆下的世界,一張紙、一支畫筆,基本顏色永遠隻有那幾種,無非線條和點的組合,每個元素都沒有新的發明,但由於畫家的創造力,它就能具備無限的藝術價值。

人們常說:“創新始於天才。”其實,應該說“天才始於創新”才合乎情理。“天才”與大家一樣,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重要的區別就是他們敢於創新、敢於尋找自己的“路”罷了。創新的成功,總是孕育著創新者的強烈創新意識。要想擺脫傳統觀念和習慣思維的局限,就要鼓勵自我打破思維禁錮,突破常規的路線,激活創新的意識。

那麼,青少年朋友們,你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呢?

1.善於變被動為主動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適應自己。”

人的成長就是一種不斷適應和調整自己的過程。生活中,那些在學習和工作上被動的人,最終都找不到前方的路,而那些積極上進的人,他們都敢於創新,即使他們遇到了暫時的困惑,最終他們也能走出低穀,有所成就。

2.敢於打破各種定見和共識

要想成為一名擁有創造力的人:第一,要破除迷信權威的定式。第二,要破除沒有獨立判斷力和思考力的“從眾定式”。在傳統社會中,大部分人的行為選擇其實都是從眾的結果,很少經過自己獨立的深思熟慮。第三,要破除觀念思維、經驗主義等主觀定式,不要給自己上思維枷鎖,我們不僅要敢於挑戰專家的權威,也要敢於自我否定。

3.敢於堅信自己

對於一個創造型人才來說,自信非常重要。擁有自信,才能夠不怕失誤、不怕失敗地去進行新的嚐試。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敢自信走“小路”的人,也難成為創業型人才。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新意識,有的時候隻是處於隱蔽狀態,未曾開發出來而已。隻要你敢於突破常規、敢想敢幹,一定能夠突破自我。

突破常規,超越現在

比爾·蓋茨說:“所謂機會,就是去嚐試新的、沒做過的事。可惜在微軟神話下,許多人要做的,僅僅是去重複微軟的一切。這些不敢創新、不敢冒險的人,用不了多久就會喪失競爭力,又哪來成功的機會呢?”

生活中,我們經常說要打破思維定式。這裏的思維定式,就是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複使用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思維定式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事實上,一個人之所以能夠邁出眾人的行列,一半在於他的努力與智慧,一半在於他恰逢時機地打破了常規。

一天,某公司總經理向全體員工宣布了一條紀律:“誰也不要走進8樓那個沒掛門牌的房間。”但是,他沒有解釋為什麼。此後真的沒人敢違反他的這條“禁令”。

三個月後,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員工。在全體員工大會上,總經理再次將上述“禁令”予以重申。這時,隻聽一個新來的年輕人在下麵小聲嘀咕了一句:“為什麼?”總經理聽到後並沒有因這位新人的不禮貌而惱怒,隻是滿臉嚴肅地答道:“為什麼!”回到崗位上,那個年輕人百思不得其解,還在思考著總經理為什麼要這樣做。其他工友則勸他隻管幹好自己的那份差事,別的不用瞎操心。因為“聽總經理的,總是沒錯”。可那個年輕人偏偏來了強脾氣,非要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不可。於是他決定冒公司之大不韙,走進那個房間探個究竟。

這天,他爬上8樓,輕輕地叩了叩那扇門,沒有反應。年輕人不甘心,進而輕輕一推,虛掩著的門開了(原來門並沒有上鎖)。房間裏沒有任何擺設,隻有一張桌子。年輕人來到桌旁,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個紙牌,上麵用毛筆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把此牌送給總經理”。

年輕人拿起那個已落滿灰塵的紙牌,走出房間似有所悟,乘電梯直奔15樓總經理辦公室。當他自信地把紙牌交到總經理手中時,仿佛期待已久的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宣布了一項令年輕人感到震驚的任命:“從現在起,你被任命為銷售部經理助理。”

在後來的日子裏,那個年輕人果然不負厚望,不斷開拓進取,把銷售部的工作搞得紅紅火火,並很快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事後許久,總經理才向眾人作了如下解釋:“這位年輕人不為條條框框所束縛,敢於對上司的話問個‘為什麼’,又勇於冒著風險走進某些‘禁區’,這正是一個富有開拓精神的成功者應具備的良好素質。”

其實,很多成功的門都是虛掩著的,隻有勇敢地去叩開它,大膽地走進去,就能探尋出個究竟來。或許,那時呈現在你眼前的真的就是一片嶄新的天地。

可見,如果什麼事情你隻會做“規定動作”,而不能突破自我、超越別人,就難以在未來社會激烈的角逐中奪魁。而要擺脫和突破一種思維定式的束縛,常常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為此,你需要做到:

1.培養靈活的個性

善於適應環境表現出了人的靈活的個性,它能調節與環境的關係;優化自己的心境和情緒;促進自己內在的動力。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你一旦培養了自己這一方麵的性格,也就獲得了成功的入場券。

2.不苛求自己和他人

不苛求,就是要做到情感和生活上的超脫,不為小利小益局限自己的思維。一個人如果把眼光放長遠,必定能做到思維獨到。

你隻有做一個能靈活處世、善於變通的人,勇於向一切規則挑戰,敢於突破常規,才可以在未來社會獲得他人所無法取得的勝利。

獨立思考,切勿人雲亦雲

一個人要做到思維創新,就不能人雲亦雲,就要做到獨立思考,因為創新本身就是與眾不同的。

一位心理學家稱,每個人都容易羨慕別人,因為在比較中,你總會發現比你優越的人。很多人不禁感歎,自己何時能趕上別人?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著有《思考致富》一書。在書中,他提出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而其實,無論是財富還是成功,都來源於創新,而創新則來源於獨立的思維,人雲亦雲者永遠無法做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