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人放置在絕望之穀,最能識別一個人的真實麵目。
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派樊噲以相國名義帶兵去平定謀反的燕王盧綰。發兵之後,有人揭發樊噲在劉邦生病時,與呂後勾結,等劉邦一死,就要把戚夫人一家殺絕。劉邦很生氣,就派陳平騎馬去傳達命令,讓周勃代樊噲指揮軍隊,並立即在軍中把樊噲斬首。
陳平接到任務後,私下裏與周勃商量說:“樊噲是功臣,又是呂後的妹夫。皇上隻是一時惱怒,想殺掉他。但是皇上已經病重,未來是什麼情況,並不明白。所以還是不把樊噲馬上斬首,隻是把他押回來讓皇上自己下命令殺掉為好。”周勃也同意這樣做。
後來,在押送樊噲回京的路上,陳平聽見劉邦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趕回向呂後報告逮捕樊噲的經過,呂後叫他把樊噲放了。因為他沒有照劉邦的旨意殺死樊噲,所以呂後很相信他,又讓他做太子的老師。以後呂後家庭要為樊噲報複陳平,在呂後那裏也通不過了。
識人於危難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為了增加告密工作的可靠性,多任用宦官、外戚等親信,中書參政胡惟庸見他濫殺勳舊太多,就打算以請朱元璋到自己府上觀醴泉為名,趁機在席間殺掉他。計劃被一個名叫雲奇的小臣知曉。當朱元璋駕出西華門時,這雲奇突然奔跑到朱元璋麵前,攔住車馬,因激動而說不出話來,朱元璋以為他無禮取鬧,對皇上不敬,怒令左右亂錘痛擊雲奇。雲奇右臂折斷,眼看要被打死,仍不顧自己,努力用手指著比劃胡惟庸住宅。朱元璋這才恍然大悟,即令禦林軍逮捕了胡惟庸,處以分裂肢體、拋之於市的刑罰。雲奇也得到了獎賞,被視為忠臣。
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有的人確實有才能,在緊要關頭站出來,就能使自己的才能被人發現。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到楚國談判合作的軍國大事,平原君與楚王淡了大半天也沒結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顧慮,決意不下。眼看談判將以失敗告終,隨行的其他19個人都一致動員毛遂上,考驗他的時候來了。毛遂鼓足勇氣,按劍曆階而上,問平原君:“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慕僚後大怒道:“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劍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國大功告成。這一出使楚國,使平原君認識了毛遂的價值,把毛遂作為上客看待。
漢代的寇恂也是這樣一位能夠在危急時刻顯出英雄本色的名將。光武帝劉秀在平定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一帶地區)一帶時,劉玄手下的大司馬朱鮪正統率大軍屯兵在洛陽城,直接威脅河內地區。劉秀問鄧禹:“諸位將領之中,可以派誰去據守河內?”鄧禹回道:“寇恂文武兼備,且有駕馭眾人的才能,是據守河內的最佳人選,除此之外,別無良將可派。”劉秀點頭表示讚同,遂任命寇恂為河內太守,並行使大將軍的權利。寇恂到任後,向所屬州縣下達命令,讓他們練兵習武,並且砍伐淇園的竹林,造箭100多萬支,同時又養馬2000匹,收租400萬斛,運送給軍隊。劉玄的大將朱鮪得知劉秀已率大軍北征,河內孤立無援,認為有機可乘,便派討難將軍蘇茂和副將賈強領軍3萬,渡河進攻寇恂。寇恂探知敵情,立刻領兵迎戰,並召令各地方州縣發兵。結果,河內固若金湯,朱鮪敗逃。劉秀看後大為高興,說:“我就知道寇恂是值得信任的!”
識人於行
一個公司領導對前來應試的業務人員,經常會采取各種不同的方法考驗其內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