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毛草草和專心致誌的人
毛毛草草型的人,對某一種事物的興趣不能保持長久,更談不上刻意追求,他們的興趣總是多方麵的,並不是隻傾注在某一個方麵,更不會過久地滯留於其他事情上。
專心致誌的人則相反,能靜下心來將每一件事情做完。
六、心直口快和幼稚的人
感情受到傷害後,很容易治愈並能迅速恢複過來,這一點在心直口快型的人身上表現得很突出;而幼稚型則表現為對某種事物進行執著的追求。
七、善於交際和待人冷淡的人
善於交際型對於對方的情況抱著一種無所謂的心理狀態,這一點表現的很突出。待人冷淡型的人則具有對所有人都抱著一種拒絕的態度難以接近。
八、執著的人
這類人表現為:誠實,努力向上;歸屬集團的向心意識極強,富於協作精神;尊重現實,具有很強的倫理感和潔身自好的意識;具有辦事一絲不苟的精神,適合於幹細致的活,能勝任周密細致的工作。
楚國有個全國聞名的相人者,他的判斷很準確。楚王召見他,問他怎樣相人,他說:“我不會相人,而隻會觀察人的朋友,觀察平民時,如果他的朋友都是孝敬友愛奉公守法的人,那麼這個人操持家務,家庭會日益富裕,自己也會日益得到榮譽,這就是所謂的吉人;觀察做官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是忠誠有信用、行為正派的人,這個人在為君主服務時,就會有益於管理工作,他的職位會提升,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他朝中大臣多是賢人,身邊的人多是忠臣,都能及時規勸君主,這樣,國家日益安定,君主地位日益尊貴,天下服從管理,這就是所謂吉主。我實在不會相人,而隻會觀察人的朋友。以上隻是招攬人才的才識。”
隻要能細心觀察,自然可以看準人。
8.識人重“本性”,做現代社會的伯樂
不了解一個人,就不能用好一個人。這句話對任何一個管理者而言,都是真理!惟其如此,才能力戒盲目用人。因此,現代公司中流行“識人才能用人”的口號。
怎樣才能識人?關鍵在於公正無私,一視同仁;管理者必須具備如此胸襟,方能發掘真正人才。人才猶如冰山,浮於水麵者僅30%,沉於水底者達70%。
歸納識人之難原因,首先是客觀障礙:
1.客觀障礙
(1)人不能以科學方法分析試驗。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外有所感於物雖同,內有所觸於心則異;人之表裏未必如一,所以孔子曾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2)人之學行,因時而易;互有長短,隱顯不一;其變化因時因地均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個人在同一天情緒亦有所變異,起伏難測,捉摸不定。
2.主觀障礙:
①好惡愛憎囿於個人心理偏見與成見,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評價者對被評價者一、二種品質具有良好印象時,對所有品質都評價高,反之亦然。因此,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孟子說:“人莫知其子之惡,人莫知其苗之碩。”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時管理者本身缺乏鑒評他人之能力,或私心自用,忌真才、喜奴才,以求鞏固其既得權益,也因此而埋沒人才。
②受資曆、資望、資格、現實問題等因素的限製,人才易被埋沒。我們若一旦誤奸為忠,誤惡為善,誤愚為智,則必誤人誤己,敗事有餘。反之亦兩失其平。要想做到知人善任,一定要取下你的有色眼鏡,才能達到目的。
每個下屬的個性都有差異,這是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的經曆、所受的學識等方麵的影響形成的。所以作為管理者,要知道下層的個性,必須客觀了解對方體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養、智能等情況,而加以深切體察,設身處地,了解對方本質及其環境,作出客觀的評價,千萬不要先入為主,臆斷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