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個有遠見的管理者,必須懂得人是有個性,有特征的,隻有了解人的個性特點,才能夠真正做到管理好公司。古人指出:用獵狗去捕老鼠,不如用貓;餓漢得到金元寶,還不如得到一碗粥。用物、用人,在於得當;使用不當,埋沒了寶物、人才,還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在管理中應根據人的不同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使用。這方麵有許多正麵見解,現不妨從另外一個方麵舉8條。
了解下屬的方法:
①有德者不看重金錢,不能用物利去引誘他,可以讓他管理財政;
②勇敢者蔑視困難,不能用艱險去強迫他,可以讓他處理緊急事務;
③睿智者通達禮數,明於事理,不能假裝誠信去欺騙他,可以讓他負責要事:
④愚拙者容易被欺騙,不可從事談判、判斷工作;
⑤不忠者容易動搖,不可讓其知道商業機密;
⑥貪圖錢財者容易引誘,不可管理錢財;
⑦重情者容易變換觀念,不可讓其做決策者;
⑧雜亂者容易把事情弄得亂七八糟,不可從事井然有序和長期性的工作。
看準一個人,才能用好一個人,看準人,就要練就火眼金睛。
9.防人之心不可無:教你識破圈套
我們常常碰到種的情況,你按照名片打電話約某“大公司”經理談一筆生意,對方常常回答到某某餐館去談。如果你提出一定要到他的公司去談,他會說此刻正要到某餐館裏去辦一件事,正好可一起進行。
這樣回避到其公司,而喜歡到某餐館去談生意的人,大抵有兩種可能:或者是他的公司太小,根本不像名片上所宣揚的那麼“大”,那麼有“名”,害怕被對方看到,露了馬腳;或者他在公司內根本不是什麼總裁、經理,沒有什麼權力地位,抑或隻不過是租了個電話做生意的“空殼子”公司,害怕被對方識破。因為這種人善耍陰謀,無論在名片、態度、服飾、言談上,都能掩飾得天衣無縫。
碰到這樣耍陰謀的人怎麼應付他呢?
首先,你可以堅持提出要到他的公司去看一看,以揭穿他的謊言;其次,你可以打電話到他的公司去詢問,看接電話的是什麼人,什麼態度,設法識破他的陰謀。切不可被對方的謊言所迷惑,信以為真,其結果必上大當。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就是講周瑜愛耍陰謀,而孔明善於識破其陰謀、巧於周旋的故事。
周瑜是東吳的一員大將,在曹操百萬雄兵步步進逼之前,力排議降眾議,穩住軍心,堅守東吳於一隅。
這天,他聽說劉備的甘夫人死了,十分高興,便決計耍一次陰謀手段,要孫權把妹妹嫁與劉備,等劉備前來迎娶,便將他囚禁起來,再以劉備為交換條件,派人去討荊州,等得了荊州,就不愁對付不了劉備了。於是派呂範為媒,往荊州說合。誰知諸葛亮棋高一著,一聽到消息便知是周瑜在耍陰謀,便將計就計,讓劉備答應周瑜的好意,並派趙子龍保護劉備去東吳招親,臨行時授與三個錦囊妙計。
劉備到東吳,孫權之母見劉備一表人才,倒真的應允將女兒許配給他,使周瑜和孫權弄假成真,再也不好公開囚禁劉備了。劉備遂勸通娘子乘去江邊祭祖之機,逃離東吳。周瑜聞知,立即派兵追趕,卻被娘子擋住。正當周瑜準備孤注一擲時,卻見諸葛亮早在岸邊的船上等候,且劉備已登上了船,船立即離岸往荊州而去,周瑜命令亂箭齊射,卻為時已晚,船早已遠去。
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說明耍陰謀的人,不但得不到預期的結果,相反地還“偷雞不成蝕把米”,落人恥笑。
耍陰謀往往是招災引禍的根源。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都在設法耍陰謀,就不可能獲得別人的信任,也無法獲得應酬交際上的成功,但在社會交往中,防人之心也不可無,被對方迷惑,其結果必大上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