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避免落入欺詐的陷阱,必須端正思想,把眼睛盯著實處,不能盯著天上的餡餅。以誠實致富作為座右銘,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要企求輕鬆可以獲得巨大財富。
5.機會,相信而不能迷信
金領本身具有重要的意義,正是由於大家都非常清楚金領的意義,所以對機會便充滿了盲目的關心,幾乎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
把一次金領成功的經驗當作啟示和契機,讓自己頭腦中產生甜蜜的幻想,與守株待兔又有什麼不同呢?
從前有一個人,偶爾在樹下睡覺,醒來時卻發現一隻兔子撞死在樹樁上。
他高高興興地拎著兔子回了家,舒舒服服地吃了頓兔肉。
既然今天有隻兔子撞死了,誰說明天就不會再有呢?
於是,他天天守候在這根樹樁前,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時光就這樣慢慢地流走了。
聽了這樣的故事你總是覺得好笑,卻不知道你身邊的人,甚至於你自己也在不斷地重新上演著“守株待兔”的好戲。
偶爾獲得一次成功,或者別人這樣做獲得了成功,就認為機會還會一成不變地降福於自己,這是一種多麼愚蠢的想法啊!
這可是會掉入陷阱的:
小型自動商店“統一超級商店”已經超過1300家廠。
西武關係企業的“巴而可”也快速成長。
還有一個化妝品界的新寵兒“諾威比亞”,成長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年銷售額已達3億美元。
鬆登儀器公司的L杯型果醬的砂糖含量很少,比去年銷售增長了六七倍。
聽了這麼多令人振奮的消息,心頭一定也是癢癢的。
然而,你應該發現這裏頭有錯誤,那就是:胡亂尋找“經驗”根本沒有什麼用處。
麥當勞最近一年的銷售額是100億美元,多麼可怕的增長率!隻要聽了他們公司經理的一席話就會獲益匪淺。
但是,別人如果問你:“你打算如何經營自己的企業,你打算如何來銷售你的商品?”你還不是一樣不知所措。
為什麼炒股總是後下手的人被套牢?
為什麼那麼多期待中國房地產業再度火爆的公司紛紛落馬?
大家應該從中學到點兒什麼!
像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可是大家並沒有記取教訓,事情一再重複。今天,各行各業都有同樣的教訓。
德國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馬克斯·韋伯探索了工業社會的本質,寫了幾篇文章,試圖去解釋美國的經驗。
他下結論說,那些在19世紀下半葉控製美國企業的實力雄厚的產品工業家們是些不尋常的人物。他寫道:“隻是他們用以獲得財富的技術‘手段’已經改變了。”
那些成功的金領之所以能夠出人頭地,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機會。
那些機會就像是未經雕琢的鑽石一樣,而那個時期的美國是不乏這些機會的。
韋伯指出,要是當初他們不去冒這種風險的話,這種機會也不會憑空而出。
這些實力雄厚的金領左右著他們的時代,而時代也賦予了一個任憑他們馳騁的舞台。
然而,捕獲機會絕對不能等同於迷信機會,機會總是垂青於那些靈活機敏、準備充分的人們。
成功的經驗是很受人歡迎的,因此,不論報紙或是書籍都會大力報導這個消息,但是卻往往避免說明“怎樣做才會成功”的本義。
結果,失敗的人越來越多。
人們總是認為機會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這世上卻沒有絕對的平等,如果時刻等待著機會的來到,而不去做絲毫的努力,或者去做了卻沒有認真對待,那麼他所等來的隻能是失敗而不是機會。
另外一些時候,看似機會來臨欣然應之,往往也會掉入機會女神的陷阱中,碰得頭破血流之後才知道受了她的愚弄。
對於新的建議,常人總是愛用過去成功經驗不斷來衡量今天遇到的情況,“過去我是怎麼做的?”“過去人家是怎麼做的?”然後再作出自己的判斷。然而,貨物、市場、時間、銷售、售貨員等等要素都全然不同了,還依然故我地堅持己見,這樣隻能導致最終的失敗。
金領的例子告訴我們機會最好的建議總是來自於創新和對事物不同特點的切實分析之中。
為什麼在此敢冒大不韙,被人誤解為落入俗套地介紹這一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