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傷“心”會傷“身”——病由心生(1)(1 / 3)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76%的生理疾病都是情緒性疾病,這也就說明這麼一個事實,絕大多數的生理疾病都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另外,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動與生理機能之間具有密切的聯係。

那麼,哪些心理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呢?一般來說,影響我們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情緒、性格、意誌等方麵。當一個人情緒不佳,性格不良,意誌不夠堅定,心態不夠平和時,各種心身疾病往往會趁虛而入,從心理和身體等方麵摧垮一個人的健康。

“病由心生”這是一個事實,我們要敢於正確麵對。人生的旅途中,困難、挫折、失敗和痛苦等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麵對這些不幸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保持有健康的心理,增加自身的“心理免疫力”,這樣才能在擁有健康心理的同時擁有健康的身體,做到真正的健康。

我們知道,人的心理活動直接影響著生理上的某種變化,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多方麵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是複雜的,一般來說,積極、良好、樂觀的心理因素能有效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極、不良、悲觀的心理因素則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我們的心理就決定著我們的健康。

一、心理決定健康

可以說,“健康”兩個字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一種境界。晝暖夜寒,夏熱冬冷,我們會適時地增減衣物;身體不適,頭疼腦熱,我們會主動求醫吃藥;久病不愈,我們會按照醫生的囑托,進行積極的治療訓練;很多時候,為了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我們不惜“聞雞起舞”,公園裏,操場上到處留有我們鍛煉的身影;另外,一聽到我們身體裏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我們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來買各種營養品和保健品……但是,不管我們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人的心理活動是影響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麵。

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個事實,即心理活動的產生是基於生理基礎之上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另外一個事實,即心理上的每一點變化,都能引起我們生理上的一係列變化,如肌肉、心律、血壓、呼吸、新陳代謝等。

所以,當我們的情緒變化時,生理狀況也就隨之變化,如悲傷時,我們往往吃的很少,那是因為腸胃蠕動下降,消化液分泌減少,導致我們的食欲降低;當我們情緒愉快時,胃粘膜分泌與血管充盈均增加,胃壁運動也明顯增強,所以人的食欲就比較旺盛;憤怒時,我們往往會感覺呼吸變得急促,心跳也隨之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另外,極端的擔憂、恐懼和焦慮可使人的頭發在很短時間內變白……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活動直接影響著生理上的某種變化,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多方麵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是複雜的,一般來說,積極、健康、良好、樂觀的心理因素能有效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極、不良、悲觀的心理因素則直接影響著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我們的心理就決定著我們的健康。

五十多歲的李先生在一家政府部門工作,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碌,飲食沒有規律。再加上身處清水衙門,沒有一點“油水”可撈,回到家裏,老婆整天埋怨他沒本事,活了大半輩子沒房沒車的。這讓李先生心理特別鬱悶,又沒有排解發泄的場所和方式,這種鬱悶的情緒一直伴隨著他。

2000年之前,他偶爾會感到肝區疼痛,但並沒有及時就醫進行治療。2000年7月的一天,他暈倒在辦公室,同事把他送到醫院,經檢查,已經是肝癌晚期。醫生決定給他做手術,打開腹腔才發現,腫塊已經有拳頭般大小。而且病灶位置非常特殊,夾在肝髒的中間,根本沒有辦法切除。看到這種情況,醫生告之家屬:“病人最多有半年的時間。”

他的妻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後,決定在他剩餘不多的日子裏,好好照顧他,於是對他嗬護備至,再沒有以前的牢騷和埋怨。而李先生也牢記癌友告訴他的抗癌“真經”樂觀平和的心態比任何藥物都更為有效。以前他的生活都是在忙碌中度過,沒有時間享受人生,出院後,他每天堅持逛公園,練太極,與病友交流,向醫生請教等。結果,在他的身上出現了奇跡,他如今還生活得好好的,而且經醫生檢查發現,腫塊已經看不到了。

可見,一個人的心理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性,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身體病了,而是我們的心理病了,而心理正是通過種種的生理跡象表現了出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患者去醫院就醫,結果卻沒有檢查出任何器質性病變的原因。這也就給我們一些啟示,當我們生病的時候,要仔細思考一下生病的原因,以正確的心態來認識它、對待它,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樣一來,有一些病就可能會不治而愈。

現代健康的概念早已超越了我們傳統觀念,它不再僅僅指生理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麵的完好狀態:即身心兩方麵的健康。在這兩個方麵當中,心理健康無疑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為隻有擁有了心理上的健康,你才能正視自己的身體,為生理健康打造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