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振俠唯恐普通士卒陣前崩潰,自亂陣腳。因此隻引各將領手下幾百親信到黃巾陣前引戰。這些親信俱是史阿等人培養的親兵,無論膽識和武藝都在普通士卒之上。
張寶此時正惱怒龍振俠破了張角之法,讓張角本來的病情又重了幾分。見其隻帶幾百士兵也敢前來叫陣,也不稟報張角,直接領五千精銳黃巾出戰。
眾人交戰一陣後,故意示弱逃跑。這張寶這腦子裏盡是肌肉的家夥果然一路追殺至埋伏地點。
關羽張飛見張寶追至,隨即命令軍士將各種穢物傾倒在黃巾身上。
龍振俠大喊道:“黃巾已被我破了妖術,再也使不出妖法了,大家隨我衝啊!”帶著馬超趙雲回身衝殺。
剩餘觀望的士卒見果然沒有當日那末日般的妖法又鼓起勇氣衝殺了起來,黃巾隨即大敗。
張寶受了埋伏又被潑了一身屎尿,須發倒豎隻欲殺到龍振俠麵前將他錘為肉泥放能泄心頭之恨,卻被親兵拚命攔住。眼看官兵人數眾多,關羽等五個虎將已虎視眈眈地包圍了過來才悻悻而退。
此戰斬獲不多,但最大的收獲就是將士氣給打了回來。這也正是劉備計策所謀劃的。
管中窺豹可得一斑。不得不說在謀劃人心方麵,劉備確實有著梟雄之姿,不虧是後來三分天下的英雄人物。
再說張寶受這一挫,回城後被張梁知曉。隨即張梁埋怨張寶為何私自出戰,白損了精銳不說還折了自家銳氣。
張寶正值氣頭上,被張梁指責後,兩人隨即大吵了起來。
直到後院養病的張角聽聞趕來勸阻才消停了下來。
此時張角精神稍好了一些,起碼能下床走動了。
看著自己兩個不成器的弟弟,張角不由得搖了搖頭。眼看自己時日無多,膝下又無子嗣的張角怎能放心將黃巾交付兩人?
聽聞龍振俠三番幾次打敗張寶,又懂得法術。不禁對其有了幾分興趣。
張梁細細將自己搜集到的龍振俠的資料對張角說了。在聽到龍振俠乃是傳說中的仙人左慈的弟子時,興趣更是濃烈了起來。
不顧張寶張梁兩人勸阻使用法術易容換貌孤身一人進入城中想要暗中觀察龍振俠一番。
龍振俠自學得了《太清丹經》後勤學不綴,常常在附近城中無償幫窮苦人家施藥治病,鍛煉醫術。不得不說在醫術上麵他頗有幾分天賦,在沒有積分的作弊下,竟然進步神速。
起初龍振俠戰戰兢兢隻敢治些小病。現在《太清丹經》已經用積分升了級,自己也達到了內丹境界。上半部外丹篇已經完全吃透,龍振俠自問自己已經有了行醫的資格。待治愈的重症病人愈多後,龍振俠信心倍增。現在已經有模有樣,略有幾分神醫的名聲了。
張角化作一個平常老翁看著這一切,想起了自己當年也是如他般盡心盡力地醫治他人。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龍振俠忙了一天,好不容易輪到了最後一位。
這人乃是一個老者。身穿粗布麻衣,身材瘦弱,彎腰駝背,麵帶病容,須發猶如秋冬之季的野草,還時不時地咳嗽一聲,整個人給人一種枯藤朽木之感,似乎一陣風都能把他掠了去。但仔細一看他的眼神,平靜而深邃,充滿著一種智慧的光芒,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老人來到龍振俠麵前靜靜伸出手臂讓龍振俠診病。
龍振俠雖是第一次見這老人,但心中隱隱覺得這老人不簡單,頓時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待號完脈,龍振俠躬身道:“老人家,您的病我已心中有數,卻不知當講不當講?”
老翁還了一禮淡淡道:“大人但說無妨。”
“您的身體並無大礙,隻是您的壽元已近,已到油盡燈枯之時。說句不好聽的話,您還是提早做些準備的好。”
老翁聽聞自己大限將至卻無甚悲色,淡淡地哦了一聲就沒有了下文。
龍振俠詢問道:“不知老人家是否有兒女?近日最好與子孫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老朽我無子無女。”
龍振俠看著老人家一副麻木的樣子心中不由一酸。
“既然如此不如就讓小子奉養老人家吧?我設立了一個養老院,專門收容像您這樣的孤寡老人,好一起做個伴,省得臨終時孤苦無依。您可以在裏麵與其他人下下棋、打打牌,享受幾天清福。”
老人聞言微微動容,仔細打量了一下龍振俠後突兀問道:“不知大人如何看這大漢朝?”
龍振俠大義凜然道:“皇上聖明,朝野安定。雖然有癬疥之疾但並無大礙。轉眼間又將四海升平,安居樂業。”
老人家無動於衷道:“老朽想聽實話。老朽一個臨死的老頭,大人不必擔心你我的談話會泄露出去。大人就當是行行好,滿足一下老朽的好奇心如何?。”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龍振俠要是拒絕也太沒人情味,無奈隻好實話實說。沉聲道:“這大漢將要亡了!”
“哦?願聞其詳。”聽到這石破天驚般的消息,老人依舊雲淡風輕,似乎早已經料到。
龍振俠心中暗暗稱奇,繼續道:“靈帝窮奢極欲,為了斂財,倚重十常侍。又賣官鬻爵,搞的朝野一片烏煙瘴氣。而何進一屠豬宰狗之輩卻欲把持朝政,自古外戚當權就沒有不亂的時候。宦官、外戚兩者相互攻奸,打壓正直清流。更有世家卷入三方爭鬥,朝堂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朝堂已無人主持大局。近幾年又鬧旱災、蝗災,官吏不顧百姓安危,反而絞盡腦汁設立各種名目,收刮民脂民膏,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才引出黃巾之亂。一旦靈帝駕崩,立刻天下震動,不知有多少諸侯會趁勢揭竿而起自立為王。大漢危矣!”
老人聽完龍振俠的話渾濁的雙眼漸漸明亮了起來。緊盯著龍振俠問道:“那大人如何看待黃巾呢?”
“不過都是些可憐人而已。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管張角本心如何,是為天下百姓也好,是個人野心也罷。他揭竿而起雖然一時爽快了,也打下了不少地盤,但如何治理呢?做事隻憑喜惡,毫無章法,到頭來百姓依舊吃不飽穿不暖,反而隨時有覆命之優,鬧得不得安寧心驚膽顫,這是何苦來?而張角禦下不嚴,不懂權術,隻憑個人威望統治屬下,又大肆擴張勢力,致使手下良莠不齊,黃巾漸漸淪落成了匪流。黃巾上不治理國家,鼠目寸光,隻圖眼前之利。下不安撫百姓,過河拆橋失了民心,毀了自身根基。黃巾被百姓寄予厚望,到頭來反而深受其害。黃巾不亡,天理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