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黃巾終止(3 / 3)

龍振俠越說越氣憤,最後甚至拍著桌子大罵了起來。

老人聽完龍振俠所說,立時呆住了,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歲,渾身發顫,搖搖欲墜。

龍振俠連忙扶住,掏出一顆補精益氣的藥丸喂下後關心道:“老人家沒事吧?時不時嚇著你了?”

老人緩了一口氣,微笑道:“老朽這是老毛病了,無礙。”頓了頓又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大人解了老朽心中多年疑惑,老朽此刻心中暢快至極。聽說大人乃修道之士,老朽早年間無意間得了一卷道經。無以為報,這就贈與大人,希望大人不要嫌棄。”說完掏出一個匣子遞給龍振俠。

龍振俠推辭道:“小子不過逞了一番口舌之力,哪敢受長者大禮?”

別小看這小小的書本。書是傳承文明,記載知識的載體。古代受生產力所限,再加上識字不易,知識壟斷等原因。大多數讀書人隻能求爺爺告奶奶地找人借書,然後又小心翼翼地雕刻、抄寫才能獲得自己的一本書。古代很多落後的村子,一本翻的滾爛的黃曆都被當作村子裏的寶物,非村長不得觀看。君不見三國中關羽得了一本殘破的春秋都小心翼翼地貼身收好,一手空閑手不釋卷?贈人一本書可謂是一種文雅而又有麵子的事情。在九十年代人們也依舊喜愛用贈書這種方式來表達友誼。直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贈書這種事情才漸漸少了起來。

老人臉孔一板,用不容辯駁地語氣道:“老朽一心向道,一生唯一珍貴的東西就是這道經了。老朽早已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膝下又無子女,難道要將這道經帶到棺材裏去?大人不可再推辭了。”

龍振俠來到三國世界這麼長時間,也算是見多識廣,見過了不少位高權重之人發號施令的樣子。再加上他自己身居高位,也不由自主地養成一股說一不二的氣勢。但這老人臉色一肅,卻讓龍振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時候調皮被爺爺訓斥的樣子。隻得呐呐收下禮物。隨即老人也不再客套,默默無言地轉身離去。

龍振俠目送老人緩緩離開,看著那蕭索的身影,覺得這老人十分可憐,臨死了都不得一展歡顏。不由得脫口而出道:“小子聽聞一首小調,覺得十分具有韻味,唱與老人家聽聽,權當一樂如何?”

老人止住腳步,好奇道:“哦?唱來聽聽?”

龍振俠咳嗽了幾聲清了清嗓子,抑揚頓挫地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老人聽完不禁呆住了,眼中止不住地流下淚來。反複地唱著這首《臨江仙》,最後哭著哭著竟然豪邁地大笑了起來。似乎結開了多年鬱結在心的心結,化作一道清風,揚長而去。空氣中隻留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回音。

龍振俠見此頓時呆住了,連忙將匣子打開,查看裏麵的經書。

入眼處隻四個大字,太、平、要、術!

“這人是張角?”龍振俠失聲叫道。

幾日後有細作傳來消息說:張角暴斃。廣宗黃巾已經不知何時已經退去。張寶張梁兩人意見不合,為爭奪權利,兄弟相殘,大戰一場不分勝負後已分道揚鑣。

黃巾本來就已日薄西山,再加上張角一死,張寶張梁不合,滅亡已是板上釘釘之事。

經過皇甫嵩、朱儁兩人一番調兵遣將,眾人奮力廝殺,黃巾終於窮途末路。張梁被趙雲殺死,張寶亦被手下嚴政刺殺,獻上首級乞降,就連張角死都不得安寧,被朝廷起棺鞭屍。這兔起雀落間,聲勢浩大地黃巾,竟然如此就滅了,讓龍振俠哀歎不已。剩下隻餘幾隻阿貓阿狗尤作困獸之鬥,不成氣候。黃巾之戰已盡結束。

正當係統提示黃巾之亂結束,龍振俠激動不已趕著要回家時,左慈飄飄然乘鶴而下,出現在龍振俠麵前。

龍振俠此時收拾好包袱。將職位、軍功等留給了劉備。言張角已死,黃巾已平,自己一心向道,無心仕途。在喝完送別酒後就打算找個無人之地悄悄回家。長時間的軍隊生活,真心讓閑散慣了的龍振俠頭痛不已。希望劉備得了他的幫助將來的起點能高些,畢竟劉備是未來三位霸主中最為仁厚的。

但左慈的到來卻打亂了龍振俠的計劃。

係統提示龍振俠已經接受了S級任務,除非完成,否則不能離開本世界。

龍振俠一拍腦門。怎麼把這事給忘了。得,誰叫自己是左慈的徒弟呢?得了人家好處,不付出點什麼不可能啊。學裝係統還要給人家師兄遞根煙,相互交換一下硬盤裏的珍藏視頻什麼的。而女同學們說不得也可能為此獻身。

盡管心不甘情不願,但為了不被三味真火燒成灰燼,龍振俠隻得無奈隨左慈乘鶴離去。

而在劉備等人心中,卻是另一番景象。仙人弟子龍振俠出錢出力剿滅黃巾,更是勤勤懇懇時刻為百姓謀福祉。隨後不被榮華富貴所**,不忘原本向道之心,將金銀官職等留給自己一眾好友就準備孤身離去。隨即仙人左慈老懷大慰下凡接引弟子。在眾人依依惜別的眼神中龍振俠隨著一聲鶴唳悵然離去。

這段故事隨即從士兵口中散播出去,引的無數受過龍振俠恩德的百姓痛哭失聲。隻得立下牌位,畫影圖形,每月初一十五焚香供奉聊表慰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