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3)(1 / 3)

不要讓孩子肆無忌憚地玩。

允許孩子玩,但也不能讓他肆無忌憚地玩。若是孩子玩起了危險遊戲,或者涉足了不利於身心健康的領域,他的玩就變了味道。媒體上也不乏類似的報道,說有的孩子因為玩網絡遊戲,感覺殺人很刺激,於是現實中他也拿了刀去砍人;有的孩子覺得偶爾“玩玩”毒品也沒什麼,於是把自己“玩”進了監獄,甚至“玩”上了人生的末路……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玩”對方向,要讓他的玩與學習相輔相成。孩子隻有會玩也會學,他才可能有所成就。

溝通箴言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不一定非要那麼嚴肅,孩子自己的學習也不一定非要那麼刻板。隻要孩子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玩”,他也一樣能“玩”出名堂。父母要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愛玩”這件事,要讓他能在輕鬆中既學到知識,又感受到快樂。

“哇!真是奇特的想法!”

允許孩子在想象的空間自由遊走

所謂想象,就是人在外界現實刺激的影響下,在頭腦中對記憶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形成和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我們每個人所能親身經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每個人恐怕都會有想象。因為借助於想象,我們就可以理解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借助於想象,也能了解古今中外的豐富知識;而且通過想象,我們還能進行許多創造性的活動。

而作為孩子來說,他的想象力更是讓人驚奇,他的想象空間也是一種無限大的狀態。在他的頭腦中,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世界上沒有做不成的事情。擁有豐富想象力的孩子,他的思維也會是跳躍而靈活的。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麵下的情境,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

德國劇作家歌德小的時候,他的母親經常講故事給他聽。但她講故事的方式很是特別,她從來都不把故事完整地講完,而是講到一些地方就停下來。這時候母親就會問歌德:“你認為下麵的故事該如何發展呢?”

小歌德根據之前聽到的半個故事,自由地展開想象,將故事續說下去。盡管很多時候,小歌德的續說都會和原來的故事大相徑庭,甚至故事的發展還會有別於世界上固有的一些規律,但母親卻從來都不會嘲笑他的想象,反而說“真是奇特的想法啊”,並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久而久之,歌德的想象力變得越來越豐富。

很顯然,歌德母親培養他的方法,和我們現在許多父母的方法都有所不同。

可以說,正是由於母親對歌德想象力的培養,才使得他後來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劇作家、詩人。而現在的父母大多會將一個故事完整地說給孩子聽,怎樣就是怎樣,他隻要記住就好了。但這樣一來,孩子的頭腦中就會被塞滿許多約定俗成的東西,他的想象力也許就會被束縛。

其實孩子多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想象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拿孩子讀書來說,孩子在看到書上的圖畫、文字的同時,也就是在與書進行溝通,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會將圖畫、文字編織成的故事通過想象,轉化為頭腦中的場景。借助想象,他還能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與感受。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其實,孩子無論進行哪一種學習,想象力都是必不可少的。他需要通過想象力來將教科書中的圖形、文字轉變為自己可理解的知識。而且,想象能力也是構成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從想象開始的。因此,父母對孩子想象力的嗬護與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保護和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呢?

不要嘲笑孩子想象的不合常理、幼稚與簡單。

孩子的想象大多天馬行空,他會認為汽車不僅可以地上跑,而且也能水裏遊、天上飛;他也會認為石頭、家具也有生命,它們也同樣有感情。每個孩子的想象,都是一個完全與眾不同的世界。

孩子的想象有時候也會幼稚、簡單,在他的認知裏,某些事情不過就是“簡單的起因、簡單的經過、簡單的結果”這樣一個過程。他不會去考慮許多額外的因素,也不會去深究某些不好理解的東西。

麵對孩子這樣的想象,父母千萬不要去嘲笑他,更不能諷刺或者強硬地去糾正他。否則,就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還會阻礙他想象力的發展。

一位母親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女兒上小學四年級了,有一次,老師讓寫一篇關於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作文。女兒冥思苦想了許久,終於完成了作文。她在作文中寫道:“一百年前的一天,英國人開著軍艦闖進了我們的香港。他們有洋槍、大炮,但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打不過他們,他們就蠻橫地要求我們把香港讓出去,我們隻好照辦。一百年後,我們有槍又有炮,比英國人厲害多了,我們再也不怕他們了。他們一看打不過我們,隻好把香港又還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