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麵對種種誘惑,我們總是心猿意馬,雜念不斷,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心境很難澄澈平靜,心性的智慧光明也就難以顯現。然而,別人的心燈無法照亮我們的心扉,去除妄念,隻能靠我們自己,靠我們的悟性光輝,去引燃智慧的火種。
3.大疑有大悟
溈山禪師的弟子、禪門溈仰宗的另一位創始人仰山慧寂,天生就是一個意誌極為堅強的人。他為了向父母表達出家的決心,毫不猶豫地拎起菜刀,剁下了自己的兩根手指頭。他年紀輕輕,尚是一個小沙彌時,便跋山涉水,千辛萬苦,到四方叢林參學去了。
古代禪僧雲遊,大江南北,涉深淵,越高峰,全靠兩隻腳板。其艱辛,其險阻,可想而知。一雙草鞋,量不盡關山萬裏;一隻瓦缽,盛滿了苦樂年華。杖頭挑日月,袈裟披風雨,饑腸菜根香,山河是伴侶。
慧寂畢竟年紀太小了,常年奔波過度勞累,使得他的一條腿落下了殘疾,成了一個跛腳沙彌。但他依然不肯停息,拖著傷腿,踏上了萬裏征程。這一年,他從廣東走到了湖南,登上了潭州石霜山。
石霜山又稱霜華山,位於湖南瀏陽縣西南四十六公裏處。它南接醴陵,北連洞陽山。山上的崇勝寺,是著名的禪宗祖庭。唐代,慶諸於此棲止二十年,大弘禪法。北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楚圓禪師於此山大揚臨濟宗風,開創臨濟宗的全盛時期。他的門下又衍生黃龍、楊岐二派,最終完成了中國禪宗五家七宗的格局。
慧寂到達石霜山的時候,比慶諸大師還要早幾十年。那時,崇勝寺剛剛草創,是百丈懷海的弟子--性空禪師,第一次將禪的種子,播撒在了這塊神奇的土地。老性空一見慧寂,便對他十分器重,讓他當了自己的侍者,以便晝夜錘煉。
有一天,山上來了一位雲遊僧,問老性空:“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性空禪師說道:“假如有一個人跌進了深達千丈的枯井之中,不能借助繩索之類的工具,將這個人弄出來的時候,我即告訴他祖師西來意。”
可惜,這僧沒有契入老性空開示的大好禪要,他心裏認為,提出這樣一個古怪刁鑽的問題,純粹是故意扯葛藤,與禪毫不沾邊。於是,他麵呈慍色,口中不客氣地說道:“最近,湖南還有一位暢和尚出世,也像你這樣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老性空扭頭對慧寂說:“小沙彌,將這個死屍拖出去!”一個人,若是沒有智慧,就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慧寂雖然將那懵懂僧拽了出來,自己卻掉進了井裏--他也不明不白,不知道性空禪師“井中之人”公案的旨趣。他疑竇頓生,百思不得其解,恰如跌進了深深的枯井裏一樣。從此以後,慧寂真的就像活生生困在井裏,他廢寢忘食,晝思夜想,苦苦參究,怎樣才能從井中出來呢?
慧寂又上路了。原來,他僅僅是跛了一隻腳,但現在,還背上了一個大大的疑團--怎樣才能在不借助繩索的情況下,從千丈深的井中出來?
他聽說,耽源禪師給慧忠國師當了多年侍者,盡得國師法要,他還曾親近過馬祖道一,其機鋒連馬祖都大加讚賞。於是,在拜謁耽源之時,他迫不及待地講述了“井中之人”公案,問道:“不用工具,怎樣才能救出井中的人呢?”
耽源禪師一言不發,站起來向外走去。其實,耽源禪師的沒有回答,便已經是最好的回答了。如果將生死輪回的三界、六道比作千丈深井,那麼三界本空,六道也非實有,有什麼出與不出呢?所以,耽源禪師以輕鬆自在地向外走,展示了精妙的禪機。
但是,小慧寂未能領悟,而且,他對耽源禪師的舉動感到疑惑不解,便跟在他的身後,再次追問。耽源禪師轉回頭來,嗬斥道:“你這個呆子,誰在井中?”
這一嗬斥宛若強光,猛然照射到井底深處,但是,慧寂心靈依舊深深陷在分別、對立中,無法順著光線爬上來。
他告別耽源禪師,向大溈山進發。
當時,靈禪師端坐在大溈山絕頂,慧寂的及時到來,使師徒二人終於共同創造了中國禪宗的第一個宗派溈仰宗。直說那天,慧寂在大溈山住下之後,立刻去拜訪靈:如何才能讓井中之人出來呢?
溈山靈突然大喝一聲:“慧寂!”這一喝,令人猝不及防,慧寂打了寒戰,下意識地應了一聲:“在。”溈山靈大師拍手大笑,用手指著他說:“井中之人出來啦!”慧寂恍然大悟!修禪之人,總想得悟,其急切如同被困在千丈枯井之中一樣。其實,我們的一顆靈明不昧的心,從來沒有迷失,何須什麼悟!所以,不假方便(繩索),即可出離生死(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