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洲(2 / 3)

墨西哥國家檔案

國名:墨西哥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首都:墨西哥城

麵積:196.4375萬平方千米

人口:105億(2004年)

民族:90%以上人口為印歐混血種人。印第安人約1000萬。外國僑民19萬。

語言:西班牙語

貨幣:墨西哥比索國家地理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南部,北鄰美國,南接危地馬拉和伯利茲,東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南瀕太平洋。內陸為墨西哥高原,高原南部有一條東西向的火山帶,有若幹海拔3000米以上的火山。奧裏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為全國最高峰。位於中部米卻肯州的帕裏庫廷火山,於1943年2月20日開始噴發。主要河流是北布拉沃河、烏蘇馬辛塔河、格裏哈爾瓦河、萊爾馬一聖地亞哥河、巴爾薩斯河等。查帕拉湖為最大湖泊。墨西哥資源豐富,銀、螢石、天青石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鉍、石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銻、砷、硫磺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氣候複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半部平原屬熱帶氣候。

墨西哥國名的由來

源於“墨西特裏”,它是印第安人一個最大部落阿茲特克人的太陽神和戰神。阿茲特克人認為,部落興旺都是墨西特裏賜予的。為了得到太陽神的庇護,就把“墨西特裏”作為國名,後逐漸演變。把“特裏”去掉,加上“哥”就成了“墨西哥”,意思是“戰神指定的地方”。

墨西哥城

墨西哥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美洲最古老的城市。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麵積1525平方千米。位於中央高原南側海拔2238米的墨西哥穀地,是古代阿茲特克文化發源地,位於第一街的女神紀念柱是該城中心的標誌性建築。此外,市裏還有眾多的金字塔、圖書館、博物館和劇場等。墨西哥城裏的國立自治大學是拉丁美洲最古老、最大的高等學府。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

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是墨西哥境內至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老岩畫群。岩畫被繪製在聖弗朗西斯科山的眾多洞窟內。據考證,這些岩畫洞窟有的是墨西哥遠古時代人類的居所。有的是用於祭祀的場所,有的是捕獲動物的陷阱。岩畫畫麵大部分是人與動物的圖案。有些圖案的大小與實物相等。在岩畫中經常可以看見攜帶武器的人,據推測,描繪的可能是戰鬥或狩獵場景。岩畫所描繪的動物中有美洲獅、大山貓、鹿、龜、魚等。其中有好幾種動物現已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銷聲匿跡。這些岩畫形象逼真、繪製精細,極具藝術價值。聖弗朗西斯科山岩畫對於研究墨西哥史前土著居民的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太陽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最大的建築,大約建於2世紀。它坐落在被稱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東側。太陽金字塔用土和石頭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4個坡麵從底部到頂端共有5層,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當時的特奧蒂瓦坎人並沒有掌握鐵製工具。可以想象工程是何等艱巨。金字塔的四麵都有階梯直達頂部。四麵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午太陽的光芒直射塔頂;傍晚,太陽正好在它的西邊落山。金字塔的頂部原有一座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現在的大金字塔就是在這座金字塔的基礎上建成的。在太陽金字塔側旁的廣場北端。有一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宮殿內的壁畫是古城遺跡中迄今發現的最精美的壁畫之一。

蝴蝶穀

蝴蝶穀是墨西哥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間都會有數百萬隻五顏六色的蝴蝶從加拿大南部和美國東北部山區飛到這裏。這些漫天盤旋飛舞的五彩蝴蝶宛如彩雲飄蕩在山穀間,穀中樹木上落滿了彩蝶。像披上一層美麗的輕紗。彩蝶飛舞時,其翅膀因不停拍擊而發出陣陣聲浪,景色壯麗而神奇。蝴蝶穀中漫山遍野停滿了各種各樣鮮花般的蝴蝶,在這些彩蝶中。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君主”的蝴蝶最為美麗。彩蝶為了躲避北美冬天的嚴寒,要在穀中停留4個多月,並同時完成交配、產卵、養育後代等任務,當第二年北美氣候轉暖時,新成熟的一代在雌蝶的帶領下,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經過長達5000千米的遷徙飛行,又回到北美。蝴蝶穀以其獨特的魅力,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光。

危地馬拉國家檔案

國名:危地馬拉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Guatemala)

首都:危地馬拉城

麵積:10.8899萬平方千米

人口:1297.4萬(2004年)

民族:印第安人約占總人口的43%,是中美洲印第安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西班牙與印第安混血種人占53%,其餘是白人。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民間通用瑪雅語、基切語等23種土語。

貨幣:格查爾國家地理

危地馬拉位於中美洲西北部,西部和北部與墨西哥交界,東北與伯利茲相鄰,東南與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東臨洪都拉斯灣,南瀕太平洋。境內2/3是山地和高原,中南部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20米,是該國也是中美洲的最高峰。北部占全國麵積1/3的地區是佩騰低地,危地馬拉也是個地震多發區,故都舊危地馬拉城就毀於1773年大地震。最大的湖是伊薩瓦爾湖。主要河流有烏蘇馬辛塔河,是中美洲最長、水量最大的河流,長1100千米。此外還有莫塔瓜河。礦產資源有金、銀、鋁、鋅、銅等,還發現有鎳、鈾和石油。森林覆蓋率為31%。沿海平原和低地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5℃~30℃,高原和山地屬亞熱帶森林氣候。

危地馬拉國名的由來

以首都名字命名的國家。

基裏瓜瑪雅文化遺址

基裏瓜瑪雅文化遺址位於危地馬拉東北部的伊薩瓦爾省,大約建於公元200年。是代表瑪雅文化後半期建築水平的經典之作。在技術和藝術上。基裏瓜的建築達到了公元8世紀美洲文化的高峰。接二連三地在大廣場和祭祀廣場周圍所建起的金字塔、神廟和宮殿都極盡能工巧匠之能事。遺憾的是,這些建築都被毀了。但是。記錄著瑪雅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曆史的石碑還遺存下來,上麵的浮雕、象形文字及所刻的日期和數據都是研究瑪雅文化的珍貴資料。

尼加拉瓜國家檔案

國名:尼加拉瓜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icaraclua)

首都:馬那瓜

麵積:12.1428萬平方千米

人口:520萬(2003年)

民族:印歐混血人占總人口的69%,白人占17%.黑人占9%。印第安人占5%。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貨幣:科多巴國家地理

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地峽中部,東瀕加勒比海,南接哥斯達黎加,西臨太平洋。北連洪都拉斯.是中美洲麵積最大的國家。尼加拉瓜湖為中美洲最大的湖泊,馬那瓜湖中有火山島。主要河流為科科河和馬塔加爾帕大河。擁有金、銀、銅、銻、鋅、鉛、石油等礦藏,是拉丁美洲主要產金國之一,居世界第十三位。森林麵積占43%,盛產鬆木、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該國有金槍魚、龍蝦等漁業資源。

有三個自然地理區:太平洋沿岸低地。多火山、湖泊,屬熱帶草原氣候;加勒比海沿岸低地,屬熱帶雨林氣候;中部高地,以伊薩貝裏亞山脈和科隆山脈為主體。

尼加拉瓜國名的由來

源於當地印第安部落中一位英勇強悍的酋長——尼加魯的姓氏。

哥斯達黎加國家檔案

國名:哥斯達黎加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sta Rica)

首都:聖何塞

麵積:5.11萬平方千米

人口:440萬(2006年)

民族: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占95%,黑人占3%,印第安人不到1%。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

貨幣:哥斯達黎加科郎國家地理

位於中美洲中南部,兩麵臨海,東為加勒比海。西為太平洋;北鄰尼加拉瓜,南接巴拿馬。境內地形以平原、低地為主,約占全國麵積的60%,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加勒比海沿岸。伊拉蘇火山為世界著名的間歇性火山。博阿斯火山有目前美洲最大的活火山口。直徑達1600米。大奇裏波山海拔3819米,為境內最高峰。全國1/4的土地為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海岸線長1204千米,盛產世界良種黃翅金槍魚,產量占世界產量的70%。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5000毫米之間。

哥斯達黎加國名的由來

在西班牙語中意為“富庶的海岸”。據說是西班牙人科爾多瓦命名的。也稱其為“黃金海岸”。

伊拉蘇火山

世界著名的間歇性火山,是座活火山,海拔3432米,近幾十年來常有噴發。現在仍可見1978年9月噴發後留下的直徑1400米、深324米的火山口。坑底是80℃的灰色泥漿,不停地冒著散發出硫磺氣味的白煙。從這裏可以望見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以及尼加拉瓜境內的大湖,景色非常壯觀。

巴拿馬國家檔案

國名:巴拿馬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Panama )

首都:巴拿馬城

麵積:7.7082萬平方千米(包括1432平方千米的運河區)

人口:281.5644萬(2004年)

民族:主要是混血人種,其中印第安與西班牙混血種人約占80%;黑白或印黑混血種人約占10%。

語言: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民間流行英語和西印度群島的方言及印第安語。

貨幣:巴拿馬巴波亞國家地理

位於中美洲南端巴拿馬地峽,南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東連哥倫比亞,西接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700~1500米以上地區占10%,1500米以上地區占3%,奇裏基火山海拔3475米,為全國最高峰。較大河流有圖伊拉河、切波河和查格雷斯河。加通湖為該國湖泊之最。林業資源原占全國土地的70%以上。現在已減少到占國土麵積的43%。礦物資源中銅的蘊藏量居世界前列。巴拿馬為熱帶雨林氣候。

巴拿馬國名的由來

有兩種說法:一說源於一個村名,1513年哥倫布的助手來到巴拿馬,他選擇一個小漁村作為據點,稱作“巴拿馬”,意為“漁鄉”、“魚群”,1519年宣布此地為巴拿馬城,後擴展到整個地區;一說巴拿馬城內有一湖,名曰“加通”湖,湖畔到處彩蝶飛舞。在印第安語中“巴拿馬”一詞意為“蝴蝶國”。

巴拿馬城

巴拿馬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位於兩大洲和兩大洋的交接點。該城建於16世紀,分為古城、老城和新城三部分。古城的多處遺址為旅遊者雲集、考古學者考證之重要目標。在古城和老城的接合部為新城,這裏商業不斷擴展,金融中心迅速形成。巴拿馬城還是一座工業城。它彙集了巴拿馬的製革、製鞋、縫紉、煙草、水泥等工業。巴拿馬城交通便利,距城27千米處的托庫門為美洲重要國際航空港。巴拿馬城旅遊業較發達。巴拿馬運河、國際金融中心、美洲大橋等景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飛往巴拿馬。

“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地處巴拿馬地峽最窄處,1904~1914年開通。它是將大西洋與太平洋連接起來的通航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兩大洋之間的航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素有“世界橋梁”之稱。運河全長81.3千米,最寬處為304米,最窄處為152米,從運河中線分別向兩側延伸16千米所包括的地帶,是巴拿馬運河區,總麵積為1432平方千米。運河之上是呈弓形的巴拿馬大橋,大橋為鋼鐵結構。全長1653米,在橋頭豎立著一塊一人多高的大理石碑。碑上繪有美洲地圖。並有用英文書寫的“美洲大橋”四個字。麵積為420平方千米的加通湖是運河中地勢最為開闊的地段。這裏景色秀麗,占盡天然與人工之美。湖中擁有眾多的島嶼,其中以巴羅科羅拉多島最為著名。島上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現在這裏已辟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巴拿馬運河地處熱帶,全年可以通航,因而一年四季都有世界各地的遊人來暢遊巴拿馬運河。

古巴國家檔案

國名:古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uba)

首都:哈瓦那

麵積:11.086萬平方千米

人口:1124萬(2003年)

民族:白人占66%,黑人占12%,混血種人占21.9%.華人2萬多。

語言:通用西班牙語

貨幣:古巴比索國家地理

古巴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處在大西洋到太平洋和北美洲到南美洲兩條航線的交叉點上。東與海地相望,南距牙買加140千米,北離美國佛羅裏達半島南端217千米。由古巴島、青年島等1600多個島嶼組成,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海岸線長約6000千米,天然良港眾多,故被稱為百港之國。東部、中部是山地,西部多丘陵,山地麵積占領土總麵積的1/4。全國有3個山區,其中以馬埃斯特臘山麵積最大。地勢最高,平均海拔1300~1500米。圖爾基諾峰海拔1974米,是古巴第一高峰。境內300多條河流中最大的河流為考托河。礦產資源有鐵、鎳(占世界總蘊藏量的1/10)、鈷、鉻、錳、銅等。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麵積占全國總麵積的20%。古巴四麵環海,近海有500多種魚。其中480多種可以食用。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僅西南部沿岸為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古巴國名的由來

1492年哥倫布在古巴島登陸時,把一岬角叫作“古巴”角,在當地印第安土語裏,意思是“地區、領土或省份”。“古巴”一名由此而來。

哈瓦那

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古巴島西側。是西印度群島中的著名港口。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老城始建於1519年。仍保持著400多年前西班牙式建築風格。國會大廈周圍是哈瓦那最熱鬧的街區之一。哈瓦那有兩個最值得紀念的地方,一個是利內亞大街屹立著刻有“旅古華僑協助古巴獨立紀念碑”(1931年立);一個是建在市中心革命廣場正中的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紀念碑。

牙買加國家檔案

國名:牙買加(Jamalca)

首都:金斯敦

麵積:1.0991萬平方千米

人口:278萬(2007年)

民族: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占90%以上,其餘為印度人、白人和華人。

語言:官方語言為英語

貨幣:牙買加元國家地理

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的島國。沿海地區為衝積平原;東部為山地,海拔2256米的藍山為境內最高峰。中部和西部為丘陵和石灰岩高原。丘陵麵積占總麵積的60%。全國有120多條河流。森林總麵積26.5萬公頃。其中可提取染料的安納托樹,產量居世界首位。礦藏有鋁土、石膏、陶土、大理石、銅、鐵、鉛、鋅、鈷、錳和磷等。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均降水量為2000毫米左右,集中於11月至次年4月。常有颶風侵襲。

牙買加國名的由來

牙買加,在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的語言裏是“泉水之島”的意思,因為牙買加以多清泉而得名。

海地國家檔案

國名:海地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Haiti)

首都:太子港

麵積:2.7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830.4萬(2002年)

民族:黑人占總人口的95%,混血人和白人後裔占5%。

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裏奧爾語

貨幣:古德國家地理

位於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奧拉島(即海地島)的西部,由兩個半島組成。其間為戈納夫灣。東接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地形以山地為主,是多山之國。占國土的3/4。塞勒峰海拔2674米,為境內最高峰。僅沿海和沿河有狹窄平原。阿蒂博尼特河為主要河流。自然資源極為有限。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全年為雨旱兩季,年平均氣溫為24~26℃,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

海地國名的由來

1804年,遷居海地的法國人稱其為“聖多明各”。1804年海地皇帝德沙林為它起名為“海地”,在印第安人阿拉瓦克語中“海地”意為“多山的地方”。

格林納達國家檔案

國名:格林納達(Grenada)

首都:聖喬治

麵積:344平方千米

人口:10.2萬(2002年)

民族:黑人占80%。也有少量的亞洲人和歐洲人。

語言: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是全島通用語,也講法國土語。

貨幣:東加勒比元國家地理

位於加勒比海向風群島的最南端。主島多火山。最高峰為聖凱瑟琳山,海拔840米。多溪流、火山湖和礦泉。屬熱帶海洋性氣候。森林麵積為40平方千米。

格林納達國名的由來

1498年哥倫布航行至此。以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林納達的名稱命名。格林納達是“石榴”的意思。指城市建在四座山丘上。像一個切開的石榴。

南美洲拉丁美洲

在人們談起南美洲大陸時,常會使用到“拉丁美洲”這個地理名詞。其實這個名稱是對北美洲的美國以南的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以及整個南美洲這一廣大地區的泛稱。並不屬於世界七大洲之列。15世紀以後。這片地區相繼淪為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列強的殖民地,開始通用起西南歐諸國的語言,在社會製度、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麵也深受其影響。由於這些列強國家使用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荷蘭語等都來自曆史上的拉丁語族。屬於拉丁語係,因此,人們習慣上把這一區域稱為拉丁美洲。在拉丁美洲,除巴西通用葡萄牙語、圭亞那合作共和國通用英語、蘇裏南通用荷蘭語之外,其餘國家的官方語言均為西班牙語。

亞馬孫河

世界第一大河,流域跨南美洲的8個國家和1個地區,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麵積最廣的河流,約占南美洲大陸總麵積的40%,全長6480千米。上遊河流深切,下遊地勢低平,入海口像是一個巨大的喇叭,區此。海潮可以沿河而上深入大陸600~1000千米。亞馬孫河流域地處赤道附近。氣候炎熱潮濕,雨量充沛。是一座巨大的天然熱帶植物園。亞馬孫河流域的動物種類也很豐富。有不少珍禽異獸。亞馬孫河具有非常優越的航運條件。萬噸海輪可達中遊的馬瑙斯,整個水係可通航裏程達2.5萬千米。

安第斯山脈

安第斯山脈是科迪勒拉山係主幹,在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為800千米。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超過6000米的高峰有5C多座。地質上屬年輕的褶皺山係,地形複雜。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穀,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間有廣穀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圖蓬加托火山海拔68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氣候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富森林資源以及銅、錫、銀、金、鉑等重要礦藏。山中多埡口,有橫貫大陸的鐵路通過。

哥倫比亞國家檔案

國名:哥倫比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olombia)

首都:聖菲波哥大

麵積:114.1748萬平方千米

人口:4453萬(2003年)

民族:梅斯提索人(多為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兒)占人口總數的49%。白人占24%,白人和黑人的混血兒占20%,其他為黑人和印第安土著居民。

語言: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隻有少數印第安人講印第安語。

貨幣:哥倫比亞比索國家地理

南美洲唯一麵向兩個大洋的國家。西部主要為安第斯山脈構成的高原,山脈間有寬闊的盆地,首都聖菲波哥大所在的盆地海拔2600米。東部為亞諾斯平原。由亞馬孫河和奧裏諾科河的支流衝積而形成,地勢平坦,約占全國麵積的一半左右。瓜希拉半島附近的哥倫布峰,海拔5800米,為全國第一高峰。

黃金的蘊藏量和采掘量都居拉美各國首位,白金的蘊藏也很豐富,該國有世界上著名的綠寶石主要產地博亞卡省。煤炭蘊藏量占南美總儲量的40%以上。鋁礬土、鈾、鎳、鐵和銅的儲量也居拉美各國前列。哥倫比亞水力資源豐富,馬格達萊納河為全國第一大河。赤道橫貫南部,平原南部和西岸為熱帶雨林氣候,向北逐漸轉為熱帶草原和幹燥草原氣候。山地氣候帶呈垂直分布。

哥倫比亞國名的由來

國名源於哥倫布。為了紀念哥倫布而定的。

委內瑞拉國家檔案

國名: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

首都:加拉加斯

麵積:91.67萬平方千米

人口:2620萬(2004年)

民族:印歐混血種人占58%,白人占29%,黑人占11%。印第安人占2%。

語言:西班牙語為通用的國語

貨幣:玻利瓦爾國家地理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大陸北部。東鄰圭亞那。南接巴西,西鄰哥倫比亞,北瀕加勒比海。海岸線長2813千米。全境除山地外基本上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4~27℃。氣溫亦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山地溫和、平原炎熱。1567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7月5日宣布獨立,是拉丁美洲地區較發達的國家之一。石油業為國民經濟的命脈,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42%。農業發展比較緩慢,但冶金、礦業、電力、製造、建築、石化和紡織等工業部門發展較快。

北部和西北部為安第斯山係。中部是奧裏諾科平原,東南部是圭亞那高原。玻利瓦爾峰海拔5007米,為全國最高峰。沿海的馬拉開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委內瑞拉水資源豐富,奧裏諾科河是境內最長河流,位於卡羅尼河支流上的安赫爾瀑布落差979米,為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

主要礦物資源有石油、鐵礦砂、金、鋁礬土、煤、鑽石等礦產資源。除山地外,基本屬典型赤道型氣候,山地溫和,低地炎熱,年平均氣溫為26~28℃。

委內瑞拉國名的由來

15世紀,歐洲探險隊在馬拉開波湖附近裏歐蒙河口一帶,看到印第安族哥吉羅斯人在溻湖上,用木樁建起座座水上木屋。探險隊聯想到水城威尼斯,就把這裏稱作“委內瑞拉”。即“小威尼斯”之意。以後將此名稱擴大到全委內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