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洋洲(3 / 3)

世界上最大的巨岩獨石,是澳大利亞的又一世界之最,它聳立在中部平原的西部,石長3600米,高348米,基圍8500米,東寬高,西低窄。岩石顏色獨特,早晚可隨日光照射程度差異而呈淡紅、紫紅、橘紅、大紅、赭紅等顏色。

藍山

地處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與悉尼西部相距約65千米,是大分水嶺支脈。藍山山脈國家公園以格羅斯河穀為中心。麵積約2000平方千米,澗穀深邃,峰巒疊嶂。

墨累河

澳大利亞主要河流,也是澳大利亞唯一一條發育完整的水係。墨累河發源於新南威爾士州東南部,流向西轉西北,穿過休姆水庫,至摩根急轉向南,後流過亞曆山德裏娜湖,注入印度洋。墨累河由數十條大小支流組成,其中最大的是達令河,總長3490千米。流域麵積105.7萬平方千米。水係流貫大陸東南部中央低地區。墨累河雖然發源於濕潤多雨的東部山地,但是經半幹旱的內陸平原南部。有效集水麵隻有40萬平方千米,在長距離的緩慢流程中,蒸發量漸次增加,河流水量不大,一些河道經常幹涸。全水係入海處年平均流量715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總量236億立方米。墨累河穀是極重要的經濟區,在墨累河以及其他支流上建立了許多水庫。河穀主要城市有奧爾伯裏等。

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家檔案

國名: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The In 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首都:莫爾茲比港

麵積:46.284萬平方千米

人口:562萬(2006年)

民族:居民98%屬美拉尼西亞人種,還有少數密克羅尼西亞人、波利尼西亞人等。

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南部巴布亞人講莫土語:北部新幾內亞人講皮金語一當地語和英語的混合。

貨幣:基耶國家地理

巴布亞新幾內亞位於太平洋西南部,包括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其他島嶼。西與印度尼西亞的伊裏安查亞省接壤,南隔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屬美拉尼西亞群島。全境共有600個島嶼,主要島嶼包括新不列顛、新愛爾蘭、馬努斯、布幹維爾和布卡等。地貌複雜多樣,南部為巴布亞平原和低地;中部是中央山係。北部山嶺走向與山係平行,威廉山海拔4509米。為全國最高點;北部沿海平原是北部山嶺沒入海洋的過渡帶,包括衝積平原、沼澤與海濱沙背、珊瑚階地等。

礦藏主要有銅、金以及鉻、鎳、銀、鋁礬土、石油、海底天然氣等。森林覆蓋率約77%,均為熱帶原始森林。弗萊河和塞皮克河是境內主要河流。為熱帶海洋性氣候,年、日溫差都很小,沒有冬夏之分。年均降水量2500毫米。

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名的由來

1526年葡萄牙人梅內塞斯來到一個無名島,他根據島上居民卷發的特征稱此地為巴布亞,馬來亞語意為“卷發”。隨後,葡萄牙人發現這個海島的氣候、景色和居民很像非洲的幾內亞,故稱這裏為新幾內亞,於是,合起來就稱這裏為“巴布亞新幾內亞”。

新西蘭國家檔案

國名:新西蘭(New Zealand)

首都:惠靈頓

麵積:27.0534萬平方千米

人口:425萬(2007年)

民族:居民中79.6%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他為毛利人等。

語言:英語為國語

貨幣:新西蘭元國家地理

新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1600千米。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兩島隔庫克海峽相望。全境多山,平原狹小,山地和丘陵占全國麵積的75%以上,河流短而湍急,航運不便,但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森林麵積占國土麵積的29%。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的庫克峰海拔3764米,為全國最高峰。海岸線長6900千米。屬海洋性氣候。

新西蘭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沸泉、噴氣孔、沸泥塘、間歇泉等。不可勝數。熱泉資源豐富。北島有溫度很高的地下水、熱泉和蒸汽。白島約長210千米,寬48千米,是世界三大地熱區之一。羅托魯阿一陶波地熱區有“太平洋溫泉奇境”之稱。

新西蘭國名的由來

毛利人曾稱新西蘭島為“奧蒂羅”,意為“白雲綿綿的土地”。17世紀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稱此地為“新澤蘭”,荷蘭語意為“新的海中綠地”。英國人大批遷入後,將“新澤蘭”英語化為新西蘭。

“風城”:惠靈頓

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南的首都(在南緯41。),位於北島的最南端,瀕臨庫克海峽,居於國家的中心部位,是新西蘭的政治、文化、交通運輸中心。惠靈頓一年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風,而且風力較大,人們有趣地把它稱為風城。惠靈頓政府辦公大樓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頭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