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每個人的修行(3)(3 / 3)

靈照非要跟隨老爹北上不可。龐蘊說:"你跟著我幹什麼?""掙錢養活爹呀!"靈照說,"你又不是出家人,不能隨地化緣,沒有我給你編笊籬賣錢,你吃什麼呀?""也好,"兒子說,"我在家種地奉養老母,妹妹在外麵照顧老爹。"龐蘊就和女兒北遊襄漢,隨處而居。一天,他倆在襄陽城一個熱鬧的街道,聽說有法師講《金剛經》,就隨緣去聽。當法師講到經中"無我無人"之處時,龐蘊發問:"法師,既然無我無人,那麼,是誰在講?又是誰在聽呢?"法師無言以對。龐蘊說:"我雖然是個俗人,卻粗略知道這其中的意趣。"法師十分謙虛,連忙向他請教:"請居士明示。"龐蘊口誦一偈:"無我複無人,作麼有疏親?勸君休曆座,不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我聞並受用,總是假名陳。"法師聽後很是佩服,從此不再空口講經,而是實實在在修行求悟。龐蘊父女所到之處,與諸方禪師問答酬唱,機辯敏捷,深得叢林大德們的青睞。襄陽地方官於經常向他求教。當他看到龐蘊父女生活極其貧寒,多次要接他倆到州衙去住,都被龐蘊婉言謝絕了。

一日,龐蘊與靈照到集市上賣笊籬,下橋時,地濕路滑,龐蘊不小心摔了一跤。靈照見狀,連忙跑到父親身邊,故意臥倒在地上。

龐蘊哭笑不得,問:"你這是幹什麼?"靈照說:"看見老爹摔倒在地上,我特地過來攙扶。"聞聽此言,龐蘊也不往起爬了,就這麼四腳朝天躺在地上,手舞足蹈,大笑不止。

瞧這父女倆,真夠瘋狂的。龐蘊曾經問靈照:"古人說,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你怎麼理解?"禪,在明心見性的祖師看來,並不神秘,青青翠竹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草木的枯榮生長,都明明白白演示著禪的要旨。靈照是怎樣回答老爹的呢?她說:"不管怎麼說,你也偌大年紀啦,卻說出這樣的話來!"龐蘊道:"你怎樣說呢?"靈照一本正經地板著麵孔說:"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龐蘊會心地笑了。龐蘊行將謝世。他在蒲團上坐了下來,對女兒說:"你去看著太陽,到正午的時候,告訴我一聲。"靈照知道爹爹要在正午時刻去世,就到屋外觀察太陽去了。一會兒,她走進室內,急匆匆對龐蘊說:"老爹,日頭已經到正午了。不過,巧得很,天狗正在吞日頭呢。""哦,有這種事?""不信你去看看。"龐蘊出屋觀看。太陽在天空好好的,哪裏有什麼日食呢!回轉室內,靈照早已盤坐在他的座位上,雙手合十,坐化了。

龐蘊一笑道:"我女兒的機鋒真是迅捷呀!"於是,為了安葬女兒,他推遲七日逝世。

第七天,於來看他。他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他請州長坐在床邊,自己枕在他的膝蓋上,繼續說:"存留世間,自加小心,一切都和影子與回聲一樣,是空幻的。"

於聽他有告別之意,低頭觀看之時,龐蘊早已撒手歸西。遵照他的遺願,遺體火化之後,把骨灰撒入江河之中。龐蘊與靈照相繼圓寂的消息傳回衡陽。龐婆聞訊,趕緊到田中告訴正在鋤地的兒子。兒子聽到這個消息,一聲不吭,用鋤頭拄著下巴,立地而逝!龐婆見此光景,一跺腳,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沒了任何消息。

心語

唐代龐居士一家,讓我們真正見識了禪者的解脫境界,可謂:獨立於天地之間,自由於輪回之外;生也灑脫,死也自在。

而這,正是禪的魅力所在。就算我們不去追求這種了生脫死,現代人需要學一點禪。首先,通過禪修對心的訓練,可以提高我們的專注(定)力,使我們精神更加集中,工作專心致誌,從而提高效率。其次,禪的思維直指心靈深處,超越語言與邏輯所及,使我們靈明的直覺漸漸恢複,悟性提高,顯發我們本有的靈感智慧。最後,習禪使人心靈淨化,神態寧靜,和顏悅色,氣場親和,從而提高人格魅力。孔夫子說:"老少貴賤見而皆悅之,此上德也。"此外,社會現實的種種壓力,讓我們的精神狀態常常處在緊張焦慮之中:神經緊繃,身體疲憊,心力交瘁;焦慮不安,情緒急躁,心煩意亂;患得患失,猶豫彷徨,優柔寡斷……禪修可使我們放鬆身心,從容自在,自信灑脫,逍遙自得。從而遠離熱惱〔2〕,身心清涼,減少煩惱,心安體健。

總之,禪,能幫助我們改變心態,轉變觀念,並給我們的生命"聚能"、"充電"。

〔1〕笊(zhào)籬(li):指一種做飯用的工具,像勺子一樣,有眼兒。〔2〕熱惱,因痛苦而身熱心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