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巧思妙用OJT
那麼在本土廣告企業,誰來執行OJT培訓呢?還是先回顧一下OJT的特征吧,是針對實際的、具體的工作來進行指導和教育,因此,本土廣告企業的各個部門主管毫無疑問地是執行OJT培訓的首推人選。
其次不能忽略的還有一類人,那就是本土廣告企業中公認的專業出色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往往積累了很多工作的經驗,他們也往往是公司裏麵對工作流程比較熟悉的人,能夠很好的帶領新入職的員工,盡快熟悉公司的各種流程,快速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一個良好的OJT培訓有助於員工個人技能的迅速提高,因此本土廣告企業的AD們應該特別重視這一種方法,這就要求每一個AD對於下屬的工作仔細進行觀察,並在其實際工作中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教育,通過五個方麵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
1.指導自己的下屬建立崗位作業標準書。崗位作業標準書相當於每一個崗位的崗位職責的具體執行手冊,是AE在具體工作中的指導方向。很多80後新入職的AE常常帶著一臉的迷惑,詢問這樣的標準書為什麼要他們來寫,“公司製定好了,我們照做不就行了嗎?”其實這是典型的偷懶想法,如果讓AD來為他們製定崗位作業標準書,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一名善於管理的AD會讓下屬,對他自己所負責的每一項工作建立作業標準,指導他們把工作的步驟一一整理出來,然後進行步驟分解,形成不同的工作環節,明確每一個工作環節的目的和要求,這樣的行動可以促使員工關注到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必須清楚一點,AD應該提倡有目的地進行工作,讓工作智慧起來。
2.注意下屬的表達能力。AE涉及到很多文字表達的工作,如撰寫提案的PPT,撰寫創意簡報,撰寫工作彙報等等,這些都需要邏輯嚴密的表達方式和準確的表達內容。公司的一名AE撰寫一份路演活動的企劃報告書,由於她感覺自己對PPT軟件不是很熟悉,於是一開始就打開電腦,邊寫邊想,結果不僅邏輯混亂,還大大降低了撰寫速遞,我建議她可以不可以先用紙筆,手工繪製出企劃報告的邏輯結構圖,然後根據結構圖,再一一增添內容,最後針對客戶的特點,修飾自己的措辭,這樣撰寫企劃報告的效率就能夠大大提高。
3.指導下屬在工作開展前確定本次工作的目的或目標。多數AE都喜歡盲目地開展工作,“走一步算一步”、“一邊做一邊看”的工作方法是多數AE所常用的,但是這種工作方法所帶來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公司的一名AE接到客戶的工作指令之後,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執行當中,當她忙前忙後的時候,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由於A百貨店有兩個分店,而兩個分店的物料規格是不同的,結果工作忙中出錯,兩個分店的物料做成的同一種規格,客戶由此相當不滿。這就是盲目開展工作的直接下場,其實隻要在工作開展之前,理順工作的各個步驟,就能大大降低工作的出錯幾率。遺憾的是大多數AE都是在“無明確目的”的情形下進行的,似乎人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應該這樣做,最終必然導致工作的盲目性。作為AD一定要指導下屬明確更工作的目的,分步驟把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兼顧到,這樣才能提高員工的思考力。
4.指導下屬建立標準的工作流程,並嚴格執行。在前麵的第五章,我就談到了工作流程的重要行,特別是廣告創作的流程中,涉及創作和質量管理兩個重要的部分,就是為了保證出品能夠讓客戶最終滿意。在現實工作中,其實有許多常見的工具,可以幫助AD指導AE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如戴明環。戴明環又稱作PDCA循環又叫質量環,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A.Shewhart)於1930年構想,後來被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Edwards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來,並加以廣泛宣傳和運用於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中。PDCA循環包含四個方麵:
P(Plan)——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製定;
D(DO)——執行。執行就是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
C(Check)——檢查。就是要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A(Action)——行動(或處理)。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予以標準化,或製定作業指導書,便於以後工作時遵循;對於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以免重現。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5.必須有效指導下屬在開展工作時善於運用相應的工作技巧或管理工具。這些常用的工作技巧或管理工具在很多書籍和網絡上麵都可以找到,比如5W1H方法、客戶導向、魚骨圖等等,這些方法都是前人對工作技巧的最佳總結,隻要我們善加運用,必定能夠事半功倍的。我發現很多本土廣告企業的AD相當不屑於閱讀管理方麵的書籍,特別是一些地產廣告企業的AD,寧可抱著看也看不懂的建築專業書籍猛啃,也不願意閱讀一些值得閱讀的管理書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對於廣告企業的發展而言,這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