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你當時在拍這部戲的時候,期待它會一下子特別紅嗎?徐靜蕾:因為當時趙寶剛導演剛拍《過把癮》什麼的,紅得簡直都不行的那種,所以自己當然也會想,會不會這個戲也像那樣。當然,周圍的人、學校的老師也都說:“你要好好珍惜這次機會呀!非常好的機會!”
魯豫:後來呢?在心理上對你有影響嗎?徐靜蕾:不能說打擊,但總是有點失望的。原本認為這部戲能使我一下子有一個很快的飛躍,可事實上隻有在發布會的時候能感覺到這部戲好像如何如何了,等自己回去以後倒也不覺得了。尤其是看完一些剪出來的片花以後,覺得演得太差了,完全連自己都不敢看,慘不忍睹!
魯豫:對自己失望嗎?徐靜蕾:失望,而且覺得我可能壓根兒不適合幹這個工作。
在拍攝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時候,徐靜蕾步入了生命中的第二十三個年頭。在這部劇中,剛出校門的徐靜蕾飾演了一個仍在讀書的大學生,和以往不同的是,徐靜蕾反而沒有了之前演戲時的膽怯,整個過程她感覺非常輕鬆。
徐靜蕾:像李亞鵬、王學兵、廖凡這些人,包括那時候的編劇霍新,還有我的好朋友,一個叫陳琛的錄音師,以及攝影師楊濤,我們私下就都是特別好的朋友,所以每每拍完戲以後,就一夥兒出去混去了。
魯豫:那過程肯定特別好玩兒吧?你們一幫人年紀都差不多大,而且大家都挺熟的。
徐靜蕾:拍那個戲我特別放鬆、特別自然,因為身邊的那些朋友都是生活中真的好朋友,大家在一起自然就有一個很輕鬆的氣場,所以演戲的時候就特別放鬆。導演張一白,我們也是熟識的。
魯豫:我聽說張一白一開始不允許你們出去玩兒?徐靜蕾:對,他一開始老站在賓館的走廊那兒看著我們。因為他就覺得我們老出去玩幹嗎,應該好好拍戲,保持一個好狀態才是。後來我們就偷偷地溜出去,因為他也不能老站在那兒。再後來他一看反正也攔不住,就說:“那你們怎麼也不帶我出去玩兒一下啊?”
魯豫:關鍵是因為你們沒帶他去玩兒,他特鬱悶。徐靜蕾:對,後來我就說他一定是因為我們不帶他去玩兒,所以生氣了,再後來我們就跟他一起玩兒了。其實拍這個戲還是挺痛苦的,因為當時這是張一白拍的第一個電視劇,他特別緊張,以至於所有的角度他都要拍一遍,遠的、近的、正麵的、側麵的,我的天,結果就是變成一個鏡頭要演無數遍。我印象特別深的一場戲是,我告訴雨森說我要參加田徑隊了,而李亞鵬是在後麵的一個門那兒看著我,那場戲就是我要表現出一種特別高興的情緒,一邊蹦一邊跳一邊說。就是那場戲,我覺得我演了至少一百遍,就一直那樣,到最後,我都快要和導演翻臉了。因為我覺得我不能再那樣下去了,覺得自己很假。
魯豫:後來慢慢地走在街上開始有人認識你了,最初的那種感覺好嗎?
徐靜蕾:還挺好的,覺得特別新奇。我記得我第一次被人認出來是在呼家樓附近,是一個老奶奶。我正在街上走,她上來說:“哎,你不是演那個呂月月的嗎?”呂月月就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裏那個女警察。結果我當時特別緊張,特別不好意思。因為我覺得我演得特別不好,以至於我覺得她在說:“哎,你不是那個呂月月嗎?不是那個演呂月月的笨蛋嗎?”
魯豫:人家可不是那麼說的。徐靜蕾:其實我當時就是那種感覺,認為她潛台詞是那個意思。
因為事實上不管她潛台詞是什麼,反正我自己腦子裏想的都是這些東西,自己心虛的結果。
對演員徐靜蕾來說,最重要的三部戲便是21歲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23歲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以及27歲的《讓愛做主》。這三部戲無疑使得徐靜蕾的麵孔在觀眾的視線裏變得熟悉起來,而這其中也摻雜了人們各種對她劇中所演繹形象的褒貶和非議。
徐靜蕾:因為拍《讓愛做主》,有很多人就說你幹嗎要演一個第三者?這樣多影響形象!甚至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很恨我,就是因為那個角色,因為我演了一個第三者。而且還有人說,這個第三者怎麼還理直氣壯地去跟江珊吵架?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對這件事情耿耿於懷。
在《讓愛做主》這部電視劇中,徐靜蕾從之前的玉女形象,轉為大眾心中不易被認同的“第三者”角色。在《讓愛做主》中,她與江珊、王誌文合作,這也是徐靜蕾的第一次“轉型”,從這時起,徐靜蕾在演藝事業中有了不一樣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