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徐靜蕾(2)(2 / 2)

魯豫:這個角色這麼壞,這麼不光明正大,卻又真是挺理直氣壯的。

徐靜蕾:對,最逗的是我前兩天在家裏看《上海文學》,有篇文章裏寫的一個女孩兒是第三者,然後作者就說這個人長得就像徐靜蕾那樣,典型的第三者的樣子。我看完這話真的特別生氣,真的,我覺得這樣說也太過分了,我怎麼就典型的長得像第三者的樣子?

魯豫:那個人一定是看了這部戲,估計也是先被你演那角色給氣壞了。

徐靜蕾:對,所以我說肯定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因為看這個戲很恨我。

魯豫:其實別人要覺得你這事兒讓他們特別生氣,反而說明你演得好,反而是證明你的演技了。你覺得這部戲帶給你的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徐靜蕾:轉變,我從這個時候開始有轉變了。其實這個角色,當時我演得還算比較豐富,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文慧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人物,而這個角色就相對複雜一點兒。可以跟王誌文、江珊一起演戲,我當時也是很高興的。

魯豫:那個時候跟他們演戲有壓力嗎?

徐靜蕾:那時候已經沒有壓力了。

魯豫:那時當導演的念頭一點兒都還沒有在腦海裏麵成形?徐靜蕾:沒有。

魯豫:到什麼時候才開始有的呢?徐靜蕾:其實是到拍完《我愛你》的時候,拍的過程中都沒有,是在拍完以後看到簡單的完成片的時候。

2001年,徐靜蕾出演電影《我愛你》,這部電影是根據王朔的小說《過把癮就死》改編而成的。當張元導演找到徐靜蕾時,她非常高興,因為這個“為愛瘋狂”的角色是徐靜蕾從來沒有嚐試過的,她也希望自己的角色可以就此變化一下。

魯豫:為什麼?是突然一下子產生這個念頭的嗎?徐靜蕾:莫名其妙地就有了這麼一個念頭。因為當時慣用的拍攝方法都是長鏡頭,而在一個長鏡頭裏麵可能就需要演員自己來調整表演的節奏。所以我們基本上是一場戲整個演下去,機器就一直跟著你,旁邊始終一個大炮、一個小炮,一直在跟著。其實張元導演是那種特別鬆心的導演,他在現場的時候,就是你們去演吧,然後你們自己排一排怎麼弄,不大會給你講要你怎麼樣。所以我覺得這種情況其實反而是激發演員自己的那種創作力。我覺得我就是在拍這個戲的時候被他激發了一下,後來又看了剛剛剪完的樣片,我就想也許我可以試一試。我覺得我拍完《我愛你》之後,在表演上找到了一些跟以往不同的東西,這時候就又不滿足了,又覺得光是這樣好像還是不夠。另外我覺得通過拍《我愛你》,我自己覺得可以在劇中通過表演來控製節奏,我發現我這方麵還能做得不錯。

拍完《我愛你》後,鑒於自己在把握節奏方麵的長處,很多朋友都鼓勵徐靜蕾去當導演,也正因如此,徐靜蕾對自己的事業方向又做了一次重要的調整。

魯豫:有了想做導演的念頭,覺得可以試一試,那怎麼邁出這第一步呢?

徐靜蕾:就開始自個兒寫劇本。

魯豫:你是先想了好多故事挑了一個開始寫,還是怎麼著?徐靜蕾:我就是受一個小說的啟發。那時我看了一個叫尹慧的寫的《晚風中的共和主義》,是講他跟他媽媽的故事,然後我當時就想,如果拍成一個父女的可能挺有意思的。因為我就覺得表現親情的人物關係會很有意思,這中間也有我跟我爸爸之間的那種故事,也有別人的故事。可能因為我自己理想中的爸爸並不是我爸爸那麼嚴厲的那種。

魯豫:總之就把你了解到的所有父女的故事都放在這個裏邊?徐靜蕾:對。

魯豫:寫這個劇本難嗎?時間長嗎?徐靜蕾:三四個月吧,還可以,不是很長。

魯豫:寫完以後自己滿意嗎?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拍的嗎?

徐靜蕾:自己當然是比較麻木了,因為畢竟自己寫了半天,也特別沒底,根本不知道會怎麼樣。然後我就拿給別人,看別人的反應。

魯豫:如果別人覺得很好就決定拍了?徐靜蕾:對。

魯豫:拍戲資金怎麼來呢?徐靜蕾:我自己投。其實我心理素質不是很好,如果讓別人投資的話,我沒底。畢竟我自己也沒有什麼拍攝經驗,我其實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把這件事情做到頭、做完。

魯豫:你當時根本沒有嚐試一下從外麵去籌措一些資金,或是找個什麼人給你投一下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