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識途】
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桓公終於稱霸諸侯了,各個諸侯國也都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令齊桓公不爽的是,生活在邊遠地區的那些少數民族部落卻對他的功績熟視無睹,更是不承認齊國的大國地位。
有一天,齊國北邊的燕國派來使者,向齊桓公報告說,有一個名叫山戎的少數民族不斷地騷擾燕國,劫奪糧食、牲畜,導致燕國百姓無心耕種,而燕國國力弱小,無力征討,所以向齊國求援。
沒有等齊桓公說話,管仲就說:“山戎這個少數民族本是生活在燕國北邊的山區一帶,最近卻不知什麼原因經常騷擾中原地區,給中原的百姓帶來隱患,所以我們一定要征服他們。另外,這也正是展示我齊國大國風範的時機。”
“好,正合我意!”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立即決定親率大軍前往援救燕國。
不成想,當齊國的大軍來到燕國的時候,山戎已經帶著搶奪來的財物跑掉了。管仲說:“現在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肯定還有再來的時候。我們既然已經來了,就不如一鼓作氣,將他們徹底擊敗,以絕後患。”
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建議,立即聯合燕國的軍隊一起向北追擊山戎。同時,飽受山戎騷擾的無終國也派出了一支軍隊前來參戰。齊桓公大喜,於是,三支隊伍像潮水一般浩浩蕩蕩地向北而去。
三國聯軍向北進發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山戎軍隊中,山戎首領密盧聞訊大驚。不過,此人並非蠻將,還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打不過對方,於是就帶著本部人馬繼續向北逃去,投奔孤竹國去了。
等三國聯軍來到山戎舊地,發現人跡皆無,不禁疑惑不解。這時,一名燕國將領說道:“想必是山戎感到人單勢孤,向北投靠孤竹國去了。”
齊桓公又和管仲商量一番,決定繼續追擊,平定山戎,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的隱患。
終於,兩支大軍在孤竹國境內相遇了。不用說,那自然是一場昏天暗地的戰鬥。最後,在齊桓公的猛烈攻擊下,山戎和密盧哪裏能夠抵擋得住,紛紛丟盔棄甲、狼狽而逃。齊、燕、無終國聯軍在後麵緊追不舍,一心想徹底消除這個隱患。
也不知追了多長時間,追在最前麵的齊國大軍忽然發現敵人轉了幾個彎就不見了。迷惑之際,再向四周看去,才發現自己已經置身於一片茫茫大漠之中。四周都是黃沙,一望無際,好像靜靜的大海一般。一陣陣的狂風吹來,粗大的沙礫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而此時,太陽也落下了西山,夜幕籠罩著沙漠,東南西北全都分辨不清了。這可怎麼辦呢?包括齊桓公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不禁著急起來。
在一旁的管仲也大驚失色,大聲說:“不好!大王,我們現在一定進入旱海裏麵了。這是個非常危險的地方,大王趕緊下令停止行軍。”
齊桓公急忙下令大軍停止前進,就地紮營。而後,管仲派出幾路人馬,以銅鑼為號四處尋找道路。此地正是管仲所說的旱海,遍地黃沙、寸草不生,道路九曲十八彎,凡是陌生之人進入此地,都是有去無回。所以,管仲派出去的幾路人馬盡管探來探去,還是如同進入迷宮一般。
天亮了,出去的道路還是沒有找到,大軍開始騷動起來。齊桓公更著急了,生怕士兵會發生嘩變。於是轉身對管仲說:“仲父,你看現在如何是好。如果再找不到出路,我們的大軍恐怕要覆沒在這裏了。”
此時管仲的心裏也是十萬火急,但還是用極其平和的語氣說:“大王不要著急,讓微臣想想辦法。”管仲抬頭看了看天,又向四周望去,目光突然落在了不遠處臥在地上的戰馬身上,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這一切都沒有逃出齊桓公的目光。他問道:“仲父是不是想到好辦法了?”
“不錯!”管仲堅定而喜悅地回答說,“我很早就聽老人們說過,比較老的一些牲畜是認識道路的。正好,無終國因為國力弱小,但為了支援我們,幾乎出動了所有的兵力,就連一些老馬也派了出來。這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啊!我們可以讓這些老馬在軍隊前麵帶路,這樣我們也許會走出旱海,回到原來的路上。”
“對,很有道理。”齊桓公說,“就這麼辦。”
於是,管仲親自帶人選了幾匹無終國的老馬,不用人鞭趕和指引,讓它們自己辨別方向行走,大軍則跟在它們的後麵。隻見那幾匹老馬先四周看了看,然後認定一個方向,不慌不忙地朝前走去。經過七拐八拐之後,大軍終於走出了旱海,回到了原來的路上。
【臨終論相】
公元前645年,為了齊國的富強、齊桓公稱霸事業而嘔心瀝血、費盡一生精力的管仲終於病倒在了床上。消息傳來,桓公悲痛不已。他急匆匆地來到管府,坐在了管仲的病榻前。隻見這時的管仲,眼窩深陷、雙頰緊縮、顴骨高聳,桓公幾乎不敢相信這就是當初輔佐自己稱霸諸侯的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