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深謀遠慮警恒公(1)(2 / 2)

管仲見齊桓公進來,雙手緊撐床鋪,努力想坐起來。齊桓公趕緊疾步上前,把他給扶住,眼淚頓時充滿了眼眶。

兩個人四隻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沒有鬆開。

屋子裏一下子靜了下來,隻聽見兩個人的心髒“砰砰”的跳動聲。那聲音,是那樣地和諧、節奏一致,就像他們當初共同開創偉業時那樣默契。兩個人的思想都情不自禁地飛到了那風雲變幻的年代……

當時周朝式微,諸侯紛爭,用孔老夫子的話說,是一個“禮樂崩壞”的年代。而齊國經曆了一場變亂之後,剛剛建國時期的那種大國風範已經不複存在。雄心勃勃的年輕君主齊桓公立即任命管仲為相,對齊國進行了一番改革。

在行政方麵,管仲重新劃分和整頓了行政區域和機構。他把國政分成三個部門;國都劃分為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全國分成五屬,每屬設一大夫。每年初,五個大夫都要把自己管轄內的情況報告給齊桓公。齊桓公根據這些對他們進行打分,決定升職或罷黜。這樣,全國就形成了統一的整體。

在軍事方麵,管仲強調寓兵於農,類似於民兵預備役和國家正規軍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這樣不僅節省了開支,還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在經濟方麵,管仲改革稅製,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又發展了漁業、鹽業,鼓勵對外貿易。

就這樣,齊國開始國富民強,綜合國力在各大諸侯國中首屈一指。這一切都是齊桓公與管仲密切配合的結果。而如今,曾經“比翼齊飛”的兩隻大鳥兒將要折損一隻,另一個怎麼能不悲鳴呢?

不過,齊桓公很快控製住了自己的悲傷情緒,因為他此次探訪還有更重要的事情。但望著管仲那消瘦的臉龐,自己怎麼開口呢?

此刻管仲也從悲痛中回過神來,他望著齊桓公為難的神色,心裏已經明白他要說些什麼,於是便問:“大王可是想問我將來誰能接替我的位置吧?”

齊桓公心裏一驚,心中暗想:“知我者,管仲也!”不過,他嘴上可沒有這麼說:“仲父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你不要多想,隻管好好養病就行!”

管仲苦笑一聲說:“大王不必安慰我,自己的病情自己最清楚。”

齊桓公聽了默默無語。許久,才好像自言自語地說:“可惜寧戚英年早逝啊!”

一番話,勾起了管仲的一番往事,耳邊又響起了寧戚當年的那首《寧戚歌》:

南山燦白石爛,

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

短褐單衣至軒。

從昏飲牛至夜半,

長夜漫漫何時旦?

管仲就是憑借這首歌知道了這位隱居山林、以牧牛為業的寧戚是一個賢才。當兩個人見麵交談之後,也果然如此。於是管仲就寫了封薦書,讓他交給齊桓公。

想到這裏,管仲點了點頭說:“當初我隻知道他很有才能,沒想到他還這麼有骨氣。”

“是啊!”齊桓公接著說道,“我聽到他唱‘生不逢堯與舜禪’和‘長夜漫漫何時旦’時,心裏著實有些生氣,就嚇唬說要將他斬首,沒想到寧戚麵不改色,仰天長歎:‘桀殺龍逢,紂殺比幹,今寧戚為第三個!’那種神情真讓人佩服。後來我將其釋放後,他才拿出仲父的薦書,還說:‘賢君選擇能臣任用,賢臣也選擇賢明的君主輔佐。如果您喜歡奉承而厭惡逆耳的忠言,那麼我寧死也不會拿出薦書的。’真是一位直臣啊!”

管仲接著說:“不錯。他與我共同處理政務的時候,確實不負厚望,屢建戰功。尤其在管理農事上,更顯出了他的才能。我國現在的國富民豐,與寧戚的功勞是分不開的,對您的稱霸事業更是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隻是可惜啊……”

齊桓公也歎息著:“唉……那您看鮑叔牙如何?”

對於鮑叔牙,管仲和齊桓公都再了解不過了,如果沒有鮑叔牙,就沒有管仲的今天。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老師。齊桓公從莒國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後,就任命鮑叔牙當太宰。但鮑叔牙謝絕了,說:“我的才能太平庸了,如果讓我治理國家,我勉強能夠做到;但如果您想稱霸諸侯,那大概就隻有管仲了。”

想到這裏,齊桓公說:“當時我對仲父您用箭射中我的衣帶鉤,幾乎讓我死掉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後來還多虧鮑叔牙百般為您辯解,說您這也是各為其主的行動。”

管仲說:“是啊,即使後來大王您不計前嫌,寬宏大量打算重用我,但如果沒有鮑叔牙想得周到,我也不會活著回到齊國,為您效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