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最好的學校(1)(2 / 3)

家庭氣氛像人類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那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有的家庭一切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沒有和家長討論的權利。生長在這類專製家庭裏的孩子,往往和小朋友不能友好相處,情緒不穩定,膽小,沒主見,缺乏獨立性。而生活在民主家庭裏的孩子則善於和同伴友好相處,他們天真,關心別人,情緒穩定,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智力發展好。試著比較一下,這兩類孩子哪一類更可能成為英才?結果可能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最關心的是家庭氣氛和對他們采取的態度。他們心目中的好家長、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鬆、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在這種良好的家庭中生活,最利於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最好能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一個民主的家庭氣氛。

民主化的家庭教育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正當要求,當孩子發出“讓我試一試”或“我來”等請求時,家長會及時放手,適時指導,鼓勵孩子實踐,這樣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在民主的家庭氣氛中得到提高。而許多家庭的家長對孩子事事操心,對孩子管得太寬,包得太多,往往以自己的意願來安排孩子的一切,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但付出往往得不到回報。

家長要記住的是,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願望、行動,如果長期由著家長“包”下來,隻會導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獨立精神,談何成為英才?隻能被培育成蠢材!我們隻有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尊重其思想、行為,注意抓住每一次鍛煉的機會,提高其自理能力,才會使其日益趨於獨立,才有助於其潛能的發揮,才有助於其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有可能使其出人頭地,才有可能使其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力拔頭彩!

那麼,怎樣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呢?家長朋友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民主、平等的意識

家庭教育中,平等意識是營建民主和諧氛圍的基礎。首先,家長應擺脫“老子怎樣管兒子都是應當的”傳統家長作風,明確孩子不僅是自己的骨肉,是家庭的附屬,他更是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他有自主意識,有自己的思想,他有得到家長尊重的強烈心理要求。所以,家長應先調整好心態,樹立平等意識,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也會由對家長的“怕”,變為發自內心的尊重。

2.家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家長不要胡亂猜測,武斷地下結論。例如,如果孩子的同伴告訴你,你的孩子打了人,或是拿了別人的東西,你不要隨意搜孩子的口袋,而要耐心聽孩子講出事情的前因後果。否則,孩子會因為受委屈,慢慢地和家長疏遠,變得不信任別人,不願說真話。當然,如果孩子真的做了錯事,那就不要放過第一次,好好進行教育。

3.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家長切莫粗暴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例如,有時孩子在同伴麵前說說大話,不要一概斥為撒謊,不誠實。由於孩子年齡小,容易把幻想當成現實,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在例如,有時孩子想要修理壞了的玩具,結果沒成功,家長不能采用譏笑的態度:“你不是有本事嗎……瞧你有多笨!”更不能在生人麵前讓孩子下不來台。傷害孩子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一個不求上進、自暴自棄的人。

4.傾聽孩子談話,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

傾聽孩子談話,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隻有了解,才能實現家庭真正的民主和諧。家長不能控製孩子的發言權,要給他表達思想的空間,做孩子忠實的聽眾、知心的朋友。這樣會加大孩子對家長的親近度。另外,要想教育孩子,必須多方了解孩子需要,因為需要驅動著他們的行為。現在的很多孩子,心理、生理需要都較複雜,所以,家長一定要以尊重的態度,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與之交換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

5.注重了解孩子的情緒特點,理解孩子

從情緒的分化與發展來看,人剛出生就有了可以區分的兩種原始情緒,積極的、愉快的情緒和消極的、不愉快的情緒。到了6個月左右,不愉快情緒又分化為恐懼、厭惡、憤怒等情緒。到了5歲左右,喜怒哀樂這些基本的情緒都初步具備。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的喜怒哀樂往往很直接很強烈,一件在成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使孩子興奮得直跳,也可以讓孩子惱怒得大哭。總之,孩子的情緒是極其外露、缺少控製又極易變化的。講民主的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從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情緒特點,而非單純從成人的要求去看待發生的一切。因此當孩子的不良情緒滋生時,這樣的家長才有可能抱著理解與尊重的態度既不置之不理、熟視無睹,也不大光其火、橫加壓製,而是耐心地、心平氣和地正確麵對,幫助孩子疏導。

絕不要隨意對孩子“潑冷水”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隻體現在身體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真正的英才不隻是能考一百分,而是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緒,有超好的心理素質。

一棵小樹苗,隻澆水而不見陽光,是難以長成參天大樹的。家庭教育中的尊重與賞識之於孩子,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因此,做家長的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鼓舞和賞識孩子,哪怕他們表現得不完美,也要積極去鼓勵他們,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使之變得更加活潑,也更善於表現自己,而不是隨意對孩子潑冷水。

然而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正在犯著這樣的錯誤。譬如,有的孩子考試成績很糟,家長就說:“你簡直就是豬腦子,天底下還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嗎?”“你真笨,做什麼什麼不行!”也許家長沒意識到,這種對孩子否定性的言論,其效果是很糟糕的。年齡小的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很相信家長的話,他們會想:我是天底下最笨最壞的孩子,再努力也沒用了。大一點的孩子則會因為自尊心受到傷害,攻擊性行為增多,與家長衝突頻繁發生,從而使親子關係陷入更大的煩惱之中。

所以我們在這裏建議,要想為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家長首先要注意:不能隨便對孩子潑冷水!否則的話,孩子的很多潛能火花很可能會被你的“冷水”澆滅!至於把孩子培育成天才,那更是妄想!

豔豔的媽媽年輕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鋼琴家,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於是生下豔豔以後,就把自己的夢想全部都寄托在了豔豔的身上。於是,盡管家裏生活不寬裕,豔豔的媽媽也毫不吝嗇地每小時支付上百元的鋼琴輔導費,讓豔豔去學鋼琴,並且,每天在豔豔耳邊念叨:“媽媽可全指著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練”。

豔豔很懂事,每天一放學,肯定會坐在鋼琴前。不過,她的進展挺慢,因為學鋼琴僅憑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天賦。

有一天,豔豔的媽媽要豔豔彈一首練習曲。可是,豔豔總是彈錯音,斷斷續續的彈奏著。還沒等豔豔把練習曲彈完,豔豔的媽媽就生氣了,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曲子都不會彈,還學個什麼勁!”

聽了媽媽的話,豔豔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流個不停,眼睛哭得又紅又腫,她很想對媽媽說:“我已經很努力了,可就是學不會呀。我怎麼這麼笨呢?”可這話她不敢說給媽媽聽。

經過這件事情以後,原本活潑開朗的豔豔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願與媽媽說話了。

半年後,豔豔因為自閉症住進了醫院。

不論孩子的年齡大小,家長對他們前途的否定,都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打擊。尤其是稚齡的孩童,家長講的話,對他們更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即使沒有產生什麼不良的具體後果,在人格上也會形成極大的負數。一個人的前途是很難預料的。今天有許多企業家,在三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還是農家子弟,有的甚至在念小學或中學時也是成績不好的孩子。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取決於主觀的因素外,還取決於外部條件和環境,那就是機遇。而一個人的才能又是多方麵的,有的人不會讀書,但可能精於經營。何況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還長得很呢?一個不管現在多麼平淡無奇的人,隻要對將來抱著“前途大有所為”的希望,就會激起無窮的力量。這也就是俗話所講的:“不要把人看扁了!”“不要把話說絕了!”

“孩子不想在否定中長大”——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每一句粗暴的嗬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中是最嚴厲的判決,會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相反,作為家長,如果我們能從另外的角度,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肯定孩子,孩子說不定會用“卓越”來回報我們。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我們許多家長缺少發現,缺少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擦肩而過。如果我們都能像愛迪生的母親那樣,堅信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們,我們也能收獲“優秀”的孩子。

還是那句話,即使學習成績差的孩子,絕大部分不是智力原因,往往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麵出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是家長的明智選擇。

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否定你的孩子了,伸出你的大拇指,對你的孩子說:“你真棒!”這樣,你的孩子終有一天也會成為真正的英才!

單親家庭也要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現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對孩子的管教也成了一個大問題。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僅要在生活上經受比普通孩子更多的磨難,同時受家庭破裂的影響,心理更容易出現偏差。而單親父母多忙於生計,本身壓力大,容易產生一些過激的思想或行為,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創傷,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那麼,作為單親家庭的家長,要怎麼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單親家庭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把自己的孩子也造就成英才呢?

現在的單親孩子,有的是雙方家長共同管教,有的就是單方家長管教,這就很容易使很多孩子的感覺失衡,造成他們心理出現問題。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呢?相關教育專家認為,即使是單親家庭,家長也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1.營造溫暖快樂的生活環境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現出性格孤僻內向,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要麼膽小怕事、唯唯諾諾,要麼膽大妄為、恣意張揚,害怕外界給他們的刺激。恐懼、悲傷、焦慮、抑或攻擊性強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都會成為他們的附屬。他們在乎外界的感應並因此而放大自己一廂情願的臆想,常常為一點小事而傷神煩惱,敏感且相當脆弱,情緒波動大。這些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將會讓孩子走向極端,輕者表現為膽怯、固執和不合群,重者容易產生對別人的妒忌和仇恨等不良心理或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不良心態。因此單親家庭的家長一定要注意為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快樂健康的生活環境。不管是哪一種單親家庭的孩子,家長都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充分感受到生活的溫情,感受到家庭環境給他們帶來的關注和愛護,讓他們明白失去某個親人,還有更關愛他們的其他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