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英才,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才能使他們健康地成長,才能真正把他們培養成為英才呢?我們認為,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途徑。正如一位享譽世界的教育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最好的學校。”
家長是孩子的偶像和楷模。孩子的模仿力特強,他們長期生活在家長的身邊,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所以,要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家長就得首先從“我”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子女學習之榜樣,為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環境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向被世人所關注。“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地去世了,母親沒有改嫁。
他們一開始住在墓地附近。孟子經常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每天玩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於是,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了。
到了市集上,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後,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住的時間長了,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才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
另外,還有幾個例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顏之推,在其所著《顏氏家訓》一書中也特別強調了環境對子女的影響。他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南宋大教育家朱熹更是提出要很好地設計家庭環境,使孩子“耳目遊處,所見皆善”。
可見,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而家庭環境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漸進的、無形的和非常有效的。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無不是受良好的家庭環境所影響,而也有大約1/3的失足青少年卻能從他們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找到其所以失足的蛛絲馬跡。所以,家長應該重視——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健康的家庭環境。
那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有什麼標誌嗎?具體來講,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1.良好的家庭環境首先是一個健康文明的成長環境
孩子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給予全方位的教育,而健康文明的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為孩子大約1/3的時間是在家裏度過的。但是,有些家長並未認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們隻顧打麻將、講粗話、講排場等,使家庭環境被嚴重“汙染”。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是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心理認同作用很重要。在家庭中,孩子的認同首先從家長開始,即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言談舉止。對孩子來說,與家長的日常接觸最多,他們會以求知的眼光注視著家長的一舉一動,並從家長身上獲得行為榜樣和模式,然後在自己的生活中將它們變為現實,所以家長千萬不能忽略自己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建一個健康文明的成長環境。
2.良好的家庭環境其次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影響孩子成績的最主要原因不在於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經濟地位,而在於家庭的環境氛圍,所以為孩子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有利於孩子學習的家庭環境首先體現在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支持和指導上。家長在孩子學習有困難的時候提供幫助,幫助不隻是教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態度上、精神上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孩子學習嚴格要求不能簡單理解為每門功課的成績都要優秀,而是指孩子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期望應該適當,過高的期望可能會讓孩子喪失信心。家長還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幹擾小、較安靜的學習空間,並且自身也要有學習的願望和行動,以帶動孩子一起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3.良好的家庭環境也應該是一個快樂輕鬆的心理環境
家長的性格、興趣、才能以及情緒等,時刻表現在家庭生活中,影響著家庭心理環境。在一定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家庭心理環境,就能造就出什麼樣的人性,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一個充滿愛心、互相體貼、人際關係和諧的家庭,會使孩子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家庭的學習氣氛濃厚,精神生活充實、品味高雅,能促進孩子渴望求知,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麵貌。相反,如果家庭“戰爭”不斷,人際關係惡化,孩子會由恐懼走向厭煩,甚至怨恨。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裏,心靈受到創傷,無心向學,無心向上。因此,如何保持、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氣氛,是家長們應該時刻注意的。有經驗的家長在這一點上會做得非常好,例如他們都善於自覺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在發生爭吵時,盡量避開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盡量不帶回家中。
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狄德羅曾說:“人類的義務是要把世界變成樂園。”那麼,我們同樣可以說:“家長的義務是要把家庭變成樂園。”當然,所謂樂園,並不意味著對孩子放縱,而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這樣的殿堂對孩子的成長極為有利,也隻有這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真正的英才!
正如前麵我們已經講過的一樣,家庭環境對於孩子心智和才能的發揮至關重要。家長的教養態度如果比較熱情、民主而非冷漠、獨裁,孩子的智能就會比較好的得到發展。因為在溫暖而充滿愛的家庭中,家長能尊重和接納孩子的問題,鼓勵和讚美孩子的優良表現,不但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還能激發其創意而使其變得更聰明。
某市婦幼保健站兒童心理研究組曾對該市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做什麼”。答案五花八門,但值得深思的是,回答中最多的並不是“怕爸爸媽媽打我”,而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裏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無獨有偶,某市勞教部門對接受勞教的236名失足少年進行了一次失足原因調查,結果也令人吃驚:
在236名少年中,家庭破裂或已達到破裂邊緣的,家長之間經常爭吵的占43.6%;家庭生活渙散、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即所謂“享樂型家庭”,占37.7%;對子女放任自流、溺愛嬌慣或任意體罰的家庭占28.4%。
試想一下,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的心理會遭受多大的傷害?
但是作為家長,如何營造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呢?我們給出的建議如下。
1.父母要相愛
生活在一個歡樂祥和家庭裏的孩子,每日都能感受到愛的氛圍,他眼裏的世界自然是快樂安全的,他所認知的人與人之間也是充滿愛的。相反,一個整日生活在充滿吵罵、暴力或冷戰家庭中的孩子,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恐懼和冷漠的,這樣的生活會給孩子的心理蒙上難以磨滅的陰影。平心而論,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家庭氣氛和諧歡樂。但如果你真的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滿足這樣一個條件:父母要相愛。即使當婚姻偶爾出現不和諧的氣氛時,至少在孩子麵前要表現得相愛,千萬不能把大人的感情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的麵前。否則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2.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
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他們有鮮明的個性,有自身潛在的各種能力,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極為明顯的個體差異。他們的某些方麵有快有慢、有先有後,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給他們提供適宜的教育,不要盲目攀比,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3.理性對待孩子的未來
人生之路十分漫長,孩子的成長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家長應該相信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家長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過高苛求孩子盡善盡美。一味追求孩子“成龍成鳳”,其結果可能恰恰相反——家長對孩子期望越高,可能失望越大。應該理性地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興趣、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發展。
4.還給孩子成長期的快樂
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隻有一次,這期間的快樂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要像珍惜孩子生命一樣去珍惜孩子的快樂,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所以,我們強烈呼籲:還給孩子成長期的快樂,這是孩子應有的權利。
5.父母共同教育孩子
在對“有父親”和“沒有父親”家庭中的幼兒進行測試表明:“沒有父親”的男孩子智力往往偏低,女孩幾乎不受影響;“沒有父親”的孩子普遍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從學習成績來看,“沒有父親”的孩子比“有父親”的孩子要遜色得多。這裏所說的“沒有父親”是指家庭中沒有父親或父親長期不在孩子身邊,以及父親雖然同孩子一起生活,但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間很少。可見孩子的教育需要父親和母親同時來完成,不能相互推卸責任,否則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在一個良好的家庭裏,父親應該自覺地幫助妻子教育孩子,這樣不但會贏得孩子的尊敬,而且會使夫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撫養教育孩子。對於男性家長,請記住: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關愛。
6.父母一定要信任孩子
家長要讓孩子有被信任的感覺,家長越信任孩子,孩子就會越講信用。否則,他就會對你撒謊。比如有些家長,因害怕孩子交上壞朋友或異性朋友而不願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甚至不擇手段地了解、偵察孩子的動向,監聽孩子的電話,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家長的這些行為,不僅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嚴重傷害孩子的感情。
7.以身作則好榜樣
在家庭這所學校裏,沒有一定的課程。然而,家庭環境、人際關係、家長的文化水平及道德修養,都會深刻地影響孩子。家長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孩子。孩子學習、認知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模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在生活和學習上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8.人格獨立平等
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和孩子的人格應保持平等,家長不應該因子女年紀小,而漠視他在家中的地位。平等是創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的前提。家長、子女任何一方的優越感都會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心理壓力、產生心理隔閡。保持家庭成員人格的平等,使孩子樂於把家裏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也隻有這樣,孩子才易於接受家長的建議。一個甜蜜的家庭,家長與子女間應該有最好的溝通而且彼此體諒與尊重。家長要多給孩子自由,同時教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任,使子女能明白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營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