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來,也一個人去,禪師你能幫得上我什麼忙呢?”臨終的人說。
“如果你以為你真的來了又去了,那隻是你的錯覺。現在,讓我指給你看那條既沒有來也沒有去的路吧。”
臨終的人就這樣看到了那條路,微笑著走了。
◎執迷難悟,隻因有我
一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剛好經過險峻懸崖,不慎落入深穀。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雙手在空中攀抓,剛好抓住了崖壁上枯樹的老枝,總算保住了性命。但畢竟懸於半空,上下不得。
忽然看到佛陀立於懸崖上,慈祥地看著自己。此人立即求救道:“佛陀,求您發發慈悲,救救我吧!”
佛陀道:“救你不難,但你要按我的指示去做。”
此人立刻說:“都已如此地步,我怎敢不聽話呢?我全聽你的。”
“那麼請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來吧!”佛陀說道。
此人一聽,心想,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淵,跌得粉身碎骨,哪裏還保得住生命?因此,更加抓緊樹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執迷不悟,隻好離去。
若有大功德的長者給予意見,萬不可輕蔑對之。應充分汲取其好的經驗方法,必可解當前之惑。若自傲不羈,或執迷不悟,必久困不得其解。
◎有我有法便走入了迷途
唐朝相國裴休居士師從黃檗禪師,對禪師禮敬有加。有一次,他將其參禪的心得用文字記錄下來,並編印成冊,冊成之後,非常恭敬地呈送到黃檗禪師麵前,希望禪師對其內容有所指示。黃檗禪師接過來後,隨手往桌上一放,無語良久,問道:“會嗎?”
裴休誠實地回答說:“不會!”
黃檗禪師就方便開示道:“禪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你把佛法表示在筆墨文字上,就扼殺了佛法的真義,也喪失了禪門的宗風,所以我才不看。”
裴休聽後,對禪更加契入了,也更一步加深了對禪師的敬重,於是作頌讚道:
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八千龍象隨高步,萬裏香花結勝因。
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示何人?
黃檗禪師看完後,麵無殊色,也口賦一偈道:
心如大海無邊際,口吐紅蓮養病身。
自有一雙無事手,不曾隻揖等閑人。
◎掛念太多,憂慮太多自難成佛
弟子問禪師道:“師父,如何才能使身心清淨呢?”
禪師微微一笑,說:“有個人聽了算命先生的話,說他眉頭泛光,當天就能變成富翁,於是他就直接走到別人的銀樓裏,當著別人的麵伸手就去拿櫃台裏的金銀財寶,被人抓住了送進了衙門,縣太爺問他說:‘你怎麼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搶別人的錢財?’那個人回答道:‘我隻看到了錢,沒有看到人啊!’”
禪師接著說:“有禪心的人,眼睛裏看到的隻有塵埃!”
弟子又問道:“那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禪師厲聲喝道:“你外出雲遊,在廟宇與叢林之間奔走,可曾找到你們的安身之處?如果隻會攀山涉水來來去去,那隻不過是白白踏破草鞋,等著閻王爺朝你們收草鞋錢呢!”
弟子不依不饒又問道:“怎樣才能成佛?”
禪師撫掌大笑說:“好!意誌堅定的人,將踏破的草鞋扔掉,光著腳向前走,沒有了任何束縛,也就沒有了任何煩惱,不用為草鞋破了磨腳而擔心,也不用為草鞋錢而擔心;意誌不堅定的人,心裏掛念太多,憂慮太多,心都裝滿了,千門萬戶都封鎖了,還安什麼身,立什麼命!”
弟子看了看自己的草鞋,靈光一閃,頓悟了。
◎超然物外,才能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
一日深夜,明月當空,馬祖道一禪師同三個得意弟子西堂智藏、百丈懷海和南泉普願一同賞月。馬祖道一禪師問道:“你們看此境如何?”
西堂智藏答道:“此時正宜焚香講經說法供佛。”
百丈懷海答道:“此時正乃為參禪打坐之佳時。”
南泉普願默而不答,拂袖而去。
馬祖道一禪師讚歎道:“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南泉普願獨超物外。”
◎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觀念
神會禪師前去拜見六祖,六祖問他道:“你從哪裏來?”
神會答道:“沒從哪裏來。”
六祖問道:“為什麼不回去?”
神會答道:“沒有來,談什麼回去!”
六祖問道:“你把生命帶來了嗎?”
神會答道:“帶來了。”
六祖問道:“既有生命,應該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會答道:“隻有肉身來來去去,沒有靈魂往往返返!”
六祖拾起禪杖,打了他一下。神會毫不躲避,隻是高聲問道:“和尚坐禪時,是見還是不見?”
六祖又杖打了他三下,才說:“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
神會答道:“感覺痛,又不痛。”
六祖問道:“痛或不痛,有什麼意義?”
神會答道:“隻有俗人才會因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頭和石頭是不會感覺到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