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那今天重要是不是因為我的來訪?”
“即使今天沒有任何來訪者,今天也仍然重要,因為今天是我們擁有的惟一財富。昨天不論多麼值得回憶和懷念,它都像沉船一樣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論多麼燦爛輝煌,它都還沒有到來;而今天不論多麼平常、多麼暗淡,它都在我們手裏,由我們自己支配。”
青年還想問,智者收住了話頭:“在談論今天的重要性時,我們已經浪費了我們的‘今天’,我們擁有的‘今天’已經減少了許多。”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就疾步下山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參禪的目的就是要開悟,但開悟有什麼好處呢?佛教認為,一個開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災難也不怕,滾滾紅塵能隨緣而不變。不會迷失本性,而且能得到永遠的幸福、快樂。
有一個學僧到法堂請示禪師道:“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念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就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道:“你拿著這個葫蘆,先裝滿水,再把這把粗鹽溶化進去,這樣子你就可以開悟了!”
學僧一切照辦,過了不多久,跑回來說道:“葫蘆太小,鹽塊太多了。我裝進鹽去怎麼攪都化不了,我還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隻搖了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地說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
學僧問道:“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說:“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正平和心才是悟道之本。”
學僧終於恍然大悟:時時刻刻急於開悟的人是永遠無法開悟的。
生活就是修行,首先要把本職工作做好
一天,有一位女士來找秀峰禪師,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給壓力,下屬又不合作,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以後不用再麵對這些工作上的煩惱。
秀峰禪師對她說:“生活不就是修行嗎?現在對工作生厭就想出家,如果對出家也生厭了,那又怎樣?”
她的反應是:“哦!”就無言以對。
秀峰禪師開導她說:“你要明白你在公司裏的職責,如果生活你應付不了,去寺院你又應付得了嗎?例如寺院生活的清規或刻苦等。你要明白為什麼公司要雇用你,為什麼你的上司要賞識你?你的職責就是為公司解決難題,所以你要做好你的職責。你可以嚐試去了解你上司的煩惱,如果你明白,你就懂得處理他現在麵對的難題。你覺得很難交給下屬去處理工作的情況也一樣,譬如你做衣服,你有什麼要求,你要清晰地告訴對方。對方明白,才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做。所以你要解釋給你的下屬知道,要怎麼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給他們方向,他們才明白應如何做。其實生活就是修行,做好工作,完滿我們的職責也是一樣,如果我們馬馬虎虎,下次還可以接到新的訂單嗎?不要一味抱怨上司和下屬,隻要做好我們的職責,這就是人世修行的不動心!”
那位女士聽完這番話,麵上重現喜悅的神色,頂禮而去。
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迷失了自己有一天,禪師吩咐慧寂:“把床搬過來。慧寂搬了床,滿頭大汗。禪師說:“搬回原處去。”慧寂又照辦了。禪師道:“慧寂!”“在!”“床那邊是什麼東西?”“枕頭。”“床這邊是什麼?”“什麼也沒有。”禪師又叫道:“慧寂!”“在!”“是什麼?”慧寂無言以對。禪師揮揮手:“去吧!”
◎奔流不息才有生命力
為了教導懶惰的小和尚,老師父給徒弟講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池塘無所事事,開始與身旁的河流攀談起來。
池塘對河流說:“無論什麼時候抬眼望你,你總是在奔流不息。這是怎麼回事啊?難道你不感覺到勞累嗎?而且我隨時都會看到,有時你拖著沉重的貨船,有時你運送著長長的木筏,至於你運載的小艇和舢板,更是多得無法統計呀!這種生活你要到幾時才會厭棄呢?說真的,要是我,我會苦悶得死去!跟你相比,我的命運要好得多。當然,我沒有什麼名氣,不像你在地圖上蜿蜒了整整一頁,也沒有哪個歌手彈著琴把我頌揚。可是老實講,這一切毫無實際意義!我躺在岸邊柔軟的淤泥上,像貴婦人躺在羽毛褥墊上一般無憂無慮,享受這寧靜和安逸。我不僅不用擔心貨船或木排的侵擾,甚至不知道一條舢板有多少重量!如果發生意外,最多是一陣輕風吹落幾片樹葉,在我的水麵上輕輕飄蕩。八麵來風,我都能紋絲不動,靜觀著塵世的忙碌,思考生活的哲理。這樣悠閑自在的生活哪裏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