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國師又叫道:“侍者!”侍者立刻回答道:“國師!做什麼?”國師又無可奈何地道:“不做什麼!”
如是多次,國師對侍者改口叫道:“佛祖!佛祖!”侍者茫然不解地反問道:“國師!您叫誰呀?”
國師不得已,就明白地開示道:“我在叫你!”侍者不明所以道:“國師!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慧忠國師此時隻有對侍者慨歎道:“你將來可不要怪我辜負你,其實是你辜負我啊!”
侍者仍強辯道:“國師!不管如何,我都不會辜負你,你也不會辜負我呀!”
慧忠國師道:“事實上,你已經辜負我了。”
禪門講究“直下承擔”,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都是佛祖。而侍者隻承認自己是侍者,不敢承擔佛祖的稱謂,這不是大大地辜負了慧忠的良苦用心嗎?
◎樹根紮得越深,向上長得就越高
有一個小和尚特別喜歡爬樹,無論樹幹多麼高大,無論樹皮多麼光滑,他總是能輕而易舉爬了上去。爬遍了寺廟周圍所有的樹以後,他就有些狂妄,覺得自己既然能爬到樹上,也應該能把樹拔起來。他擺開架式,準備一展雄姿。但是任憑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那些樹還是紋絲不動,哪怕一棵最小的樹苗,他也拔不起來。他非常不解。
正在這時,他的師父走過來了,笑著說:“孩子,不要徒勞了,你永遠拔不起一棵樹的,每一棵樹其實都是兩棵樹。向上長的那一棵,你看見了,並且輕而易舉地爬了上去;向下長的樹根,是另一棵樹,你卻沒有看見。作為一棵樹,向下長得越深,向上長得就越高。”
◎世上沒有無用的功夫
從前有兩位小和尚,一個姓黑,一個姓白,為了拜師學藝,做進一步的修煉,他們討論各自分開去尋求名師。同時,他們倆也約定好,十年後的今天,他倆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碼頭,不見不散。
歲月如梭,十年一晃就過去了! 兩人依約回到渡船碼頭見了麵,白和尚問黑和尚說:“黑老大!你的功夫一定很精進,你老兄練就了什麼絕活呢?”
黑和尚很自豪地說:“我拜了一位達摩禪師的傳人為師,練就了‘蘆葦渡江’的無上功夫,現在就讓你開開眼界!”說完後,立刻摘下一根蘆葦草,丟人江中,乘著蘆葦草渡江而過。等白和尚也跟著其他的人,坐著渡船過江,兩人剛一碰麵,黑和尚就很得意地向白和尚說:“白老弟,你看如何?偉大不偉大?你老弟練了什麼無上的功夫?趕快也露一手,讓咱家瞧一瞧!”
白和尚很不好意思地左瞧瞧右瞧瞧,才低聲地說:“我好像什麼都沒有練,咱師父教咱每天隻管認真地吃飯,認真地睡覺,專心一意地當和尚,連敲鍾念經都要很專一,萬般事情努力去作,而後一切隨緣而行!咱師父說這是無上的‘智能與心法’,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黑和尚聽了之後,哈哈大笑,沒好氣地大聲說道:“這也算是功夫?你這十年都白混了?”
白和尚聽了這話後,先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後正經八百地問黑和尚:“黑大哥,你還練了其他功夫嗎?”
黑和尚用很難以置信的眼神,瞄了白和尚一眼,回問白和尚說:“老弟啊!難道我用十年的時間,練就達摩神功的‘蘆葦渡江術’還不算精進嗎?”
白和尚搔了一搔頭,回答:“黑大哥,你是很厲害!可是我隻付給船夫三文錢就可以渡江,為什麼你要花十年的時間去練它?難道你的十年功夫隻值三文錢?”
黑和尚當場愣住了,哭喪著臉,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
“要是沒有船呢?”黑和尚的師父不知何時來了,他突然朗聲說道。
這回該白和尚語塞了。
◎修行的要旨在於開發自身的潛力
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給弟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擔心他從小嬌慣的兒子的前途,雖然他有龐大的財產,卻害怕遺留給兒子反而帶來禍害。他想,與其留財產給孩子,還不如教他自己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