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兒子叫來,對兒子說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經過艱苦的拚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父親的故事感動了這位從未出過遠門的青年,激發了他奮鬥的勇氣。於是,他立下誓願:如果不找到寶物絕不返鄉。
青年打造了一艘堅固的大船,在親友的歡送中出海。他駕船渡過了險惡的風浪,經過無數的島嶼,最後在熱帶雨林中找到了一種樹木,這樹木高達十餘米,在一大片雨林中隻有一兩株。砍下這種樹木,經過一年的時間讓外皮朽爛,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會散發一種無比的香氣。放在水中,它不像別的木頭浮在水麵上,而是會沉到水底去。青年心想:這真是無比的寶物呀!
青年把這香味無以比擬的木頭運到市場上出售,可是沒有人來買,這使他非常煩惱。偏偏在與他相鄰的攤位上有人在賣木炭,那小販的木炭總是很快就賣光了。剛開始的時候青年還不為所動,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信心終於動搖,他想:“既然木炭這麼好賣,為什麼我不把香樹變成木炭來賣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燒成木炭,挑到市場,一會兒就賣光了,青年非常高興自己能改變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訴他的老父。然而他老父聽了,卻忍不住落下淚來。
原來,青年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木材“沉香”,隻要切下一小塊磨成 粉屑,價值就會超過一車的木炭。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有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聽到他的名聲,人們都千裏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練武方麵的竅門。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水都沒有裝滿。按他們的想像,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
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穀裏打了兩滿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大師說。
“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裏劃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劃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有一次,很多老百姓聚集著,在一個懸崖上麵,要架一條獨木橋到對岸的懸崖上。因為那兩個懸崖之間是一道很深很深的、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溝,大家運來了一條又大又堅固的梁木。他們用很粗的繩索捆住梁木的兩端,拉著一端的繩索,把梁木放下到河溝裏去,讓一部分人攀著岩石爬下河溝,以便涉水過去,再爬上那邊的懸崖,然後兩邊的人同時拉著繩索,把梁木拉上去,就可以把橋架好了。
但是,那河溝裏的水卻實在太急了,那些涉水的人有好幾個被水衝走了,有一兩個就在倉猝之間殉了難,其餘的人都退縮了回來,再也不敢向前,而那梁木也快要被水衝走了。看起來,這獨木橋一時是架不起來了。可是,在這些老百姓當中卻有一個人,膽子和力氣都比別人大,他在危急之中奮力,在急流中掙紮,拉住梁木,終於渡過對麵,爬上懸崖,把橋架起來了。
這個人的功勞特別大,他的同伴們都很感激他,把他尊崇為英雄。他們拿大壇的酒和整個的羊來感謝他,還叫石匠來把他的名字刻在河溝旁邊的石壁上。大家做這些事情,都是實心實意的,因為他們誠心感激他、尊敬他,而且熱愛他。
不料,這個人竟因此逐漸變得萬分傲慢,儼然以酋長自居了,在村莊中橫行霸道起來。大家最初還忍耐著。但有一天,他竟當眾宣言:“沒有我,你們連一條獨木橋都架不起來!現在,你們看,我就要把它丟進河裏去,看你們怎麼辦!”大家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呢,而他卻真的提起橋木的一端,“嘭”地一下丟進河溝裏去了。老百姓們真的不能再忍耐了,一齊跑了過去,也提起他的兩腳,把他一摔,就摔進河溝裏去了。老百姓還當天就把石壁上的他的名字也刨掉,而且很快就重新架起了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