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記憶的基本方法
演講稿的熟練記憶對成功演講非常重要。隻有記好演講稿才能更好地發揮演講的技能,當然演講稿的記憶也是我們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演講技能。
◎ 結構記憶
演講雖從語言體裁上看具有敘述格調和色彩,但從演講稿上看,它屬議論文範疇。作為議論文,通常離不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大塊。因此,牢牢把握講稿的章法結構,就可以有效地幫助你記憶。
◎ 意義記憶
心理學家認為:思想和言語的表達有不可分割的聯係,前者是後者的基礎,而後者是前者的轉化形式。一篇好的演講稿,總是有明確的思想內容和鮮明的主題的。因此,記憶演講稿,首先要從意義入手,把握主題和中心思想,找出各部分“意義的據點”,提綱挈領,在此基礎上記憶全篇講稿內容就容易得多了。
◎ 連鎖記憶
連鎖記憶,即把要記住的各個事物(詞)用聯想連接起來。聯想越是古怪,記憶就越清楚。
一般,每天有四個記憶高潮點,是記憶的最佳時期:一是早晨起床後;二是上午8~10點;三是傍晚6~8點;四是在臨睡前一兩個小時。
◎ 情感記憶
情感記憶就像演員背台詞一樣,讓自己在記憶講稿時進入“角色”。心理學家認為:“情感主要是和大腦兩半球的活動聯係著的”。引起各種情感的條件刺激既有現實的第一信號,又有現實的第二信號,即以詞為條件的刺激物。
可見,言語是有表情性的。演講稿中,有些內容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它能引起演講者的喜怒哀樂、好惡愛憎,使演講時語氣、音量、語速和態勢都不同於一般,因此,就很容易記憶。
◎ 畫圖記憶
畫圖記憶是記憶講稿的一種辦法。圖畫是具體形象化的作品,最便於記憶,尤其是自己畫的圖畫。每次演講稿的內容都可以用圖畫表示,畫好後,排上隊,仔細看看,記住順序。演講時,這些圖畫就會依次清晰地浮現在你的腦海裏了。這個辦法符合記憶特性,而且簡單易學,初學者可以一試。
◎ 機械記憶法
機械記憶在演講中有些地方是需要的,如一些人名、地名、曆史年代等,就要靠機械記憶。但是機械記憶並非隻能死記硬背,它也有靈活辦法可尋。例如,用對照法來記憶曆史條件,另外,還可以運用諧聲、會意等手法,縮小記憶對象的信息量,來達到巧妙記憶的目的。
憑印象記憶
印象對人的記憶幫助非常大。如果你對要記的事物有個深刻且生動的印象,往往很容易就記住了。要想獲得對事物深刻的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
老羅斯福總統有驚人的記憶力,凡是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對之稱奇,因為他對事物的印象如同刻在鋼板上,難以抹去。他是怎樣做到這樣的呢?這是他用毅力不斷練習的結果。他訓練自己能在混亂的場合中集中注意力於一事。1912年,在芝加哥舉行某次會議,他住在國會飯店的樓上,開會前街上眾多群眾熱烈的歡呼聲,喧囂的軍樂隊鼓樂聲,來來去去的政界人士都不曾使他受幹擾,他坐在屋裏的搖椅上,仿佛對窗外的喧囂一無所聞,專心讀著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塔斯的傳記。當他往巴西荒林中旅行時,剛抵達露宿帳篷,他便選擇了一棵大樹下的幹淨處,坐在小椅子上讀著《羅馬帝國的衰落與滅亡》一書,由於整個注意力都集中於書本,竟未察覺天已降雨。可見他的注意力之集中,這樣記事情當然容易記牢。
即使隻有5分鍾,假如你能集中注意、努力用心地做也將比心不在焉、恍惚幾日的成就來得大。
其次,多種感官同用可加深印象。
林肯有個習慣,就是高聲朗誦他所打算要記住的事物,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時,他的解答為:“當我高聲讀時,有兩種官能在工作:第一,我的眼睛看見了我所讀的東西;第二,我的耳朵也聽見了我所讀的東西。因此,我容易記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