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環境個性化
沒有好的演講環境,許多演講都顯得黯淡無光。如果你有一個非常滿意的演講稿,想讓自己的演講空前的成功,那麼你就要考慮給演講一個個性化的場景了。
許多公司的培訓室、會議中心雖極富功能性同時卻缺乏人情味,會議室的牆上或桌上都放著很多不相關的東西——這些東西不僅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還讓房間看上去不整潔。怎樣才能讓環境更適合呢?
在演講環境的營造方麵,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使演講環境個性化的第一步就是承擔起營造合適環境的責任。這樣做你就是在尊重自己的演講並尊重自己的聽眾。有時,會場的環境可能不利於你演講信息的傳達,甚至還有可能起反作用。所以在演講前,應該仔細檢查會場,並在演講時盡你所能將你的演講內容與環境融合在一起。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著手,可以看一下下麵這些小細節。
消除視覺上的障礙:過期的通知、以前在活動掛圖或白板上留下的記號、髒杯子、水瓶、玻璃杯、糖果包裝紙都需要被清理。
你可以利用房間(或房間的一部分)為演講活動定下基調。花卉、彩色布條、一張海報、活動掛圖、音樂等,都有助於營造氛圍。
以節日或特殊日子如聖誕、周年紀念日等作為靈感。根據你的風格和演講主題,帶上一些使二者結合起來的東西。
演講內容最好不要涉及任何政治上的敏感事件或會冒犯人的事情。
一位演講大師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
“我的想法有時候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一次演講我帶了一束花。演講會場十分現代化,但過分整潔也缺少人情味。這裏很高科技。聽眾主要是男性,他們對我的風格和我的道具表示懷疑,其中一些聽眾甚至認為那束花是一個小陷阱。在中場休息的時候,他們開始打賭,看我究竟要用這些花做什麼。我帶花隻是想活躍氣氛,但他們誤解了,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他們肯定會記住這次演講,但不是因為我演講的內容。”
從大師的切身感受中,我們能更好地體會到演講會場布置的重要性。這對整個演講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充分準備視覺道具
演講不僅是“講”,還要“演”。因此演講要借助一些輔助的手段來達到演講的目的。視覺道具就是比較常見的也是經常使用的輔助手段。準備和使用視覺道具也是演講準備階段的一個重要工作。
◎ 道具的分類
演講中運用視覺材料能夠使演講者動作自然,擺脫了緊張的心理狀態;還能使演講內容在聽眾記憶中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印象;同時使演講更形象生動,富有趣味;還能吸引聽眾注意力,起到控場作用;而且能使演講內容綱舉目張,條理清晰,明白易懂。
常見的道具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一、實物或複製品
1938年秋天,馮玉祥將軍到湖南益陽縣城,向幾百萬人發表演講,鼓勵抗日。他援引了《世說新語》中孔融所說的“豈見覆巢之下,複有完卵乎”的典故,運用實物進行演示。他左手握著一株小樹,將一個草編的鳥窩放在樹枝的枝丫間,鳥窩裏有幾個鳥蛋。他用小樹比做國家,用鳥窩比做家庭,用鳥蛋比做個人,用握著小樹的那隻手比做捍衛國家的人。他說:“先有國家,然後才有家,才有個人的生命。……我們的祖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保衛她,那就是起來抗日。如果不抗日——”說到這裏,他手一鬆,樹倒了,窩摔了,蛋碎了。
這裏馮玉祥以“樹”“鳥窩”“鳥蛋”等實物向聽眾展示,真切生動,增強了說服力。
在原物及其仿製品間選擇道具的時候,還得考慮其他一些問題。如果演講者用人類心髒的塑料模型而不是真正的解剖標本來說明它的瓣膜結構和作用原理,大部分聽眾會感到如釋重負(醫學專業人員除外)。
為了說明新的攝像機鏡頭組件使用起來非常簡便,演講者可以用一個真實的攝像機及其鏡頭來證明自己的話,演示兩者搭配使用有多麼方便。而同樣的內容如果用語言表達會花費很長時間。但是,如果聽眾人數龐大,這種演示可能行不通,因為設備太小,後麵和外圍的人看不清楚。這種情況下,演講者可以采用比實物大的模型來進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