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說,演講者在選擇話題時,在總體上必須與聽眾的切身利益相一致。如果你向饑寒交迫的人演講,那你就講如何解決麵包的問題,不要高談闊論瓊漿玉液、熊掌燕窩;如同青年人去大談什麼前景的話,也必須從解決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心理狀態入手,去層層剖析,啟發誘導,不要用空洞的說教去誇誇其談;如你是要去獲得人們的支持,也最好是同人們心裏所想的相一致,否則,無論你的調子多麼動聽,態勢多麼優美,也是無濟於事的。
二、演講內容與聽眾感情一致
這是指要隨時調節自己的演講與聽眾的喜怒哀樂相一致。如果你是去作演講、作報告,得視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風格和感情色彩去迎合聽眾。切忌千篇一律、陳詞濫調。歌德說過:“第一次用鮮花來形容女人是好的,聰明的;第二次再用鮮花來形容女人就不好了,是愚蠢的。”人是愛好新鮮的。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類總是喜愛接受新的刺激。因此,任何演講,說教必須語出驚人,醒人耳目,不落俗套,即使是陳舊的材料也應多角度地去翻新構築,別出心裁,善謀多變,使你的聽眾感到出乎意料,緊緊地扣住他們的心弦。千萬不要去步人家的後塵,拾人家的“牙慧”。
“與感情一致”,你應當掌握什麼樣的環境講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對象講什麼樣的話。在喜慶環境講喜氣洋洋的話,在悲痛環境講悲悲戚戚的話。你的對象是青年人,你就得像《青年人》一樣投入,拿出《青年人》的樣子來講青年人所喜愛的話題,用青年人愛聽的語調,用青年人喜歡的風采,把自己完全“青年化”——即“聽眾化”。隻有這樣,你的聽眾才能把你當做是自己人,當做是代言人,他們才會喜歡你、接近你。
三、演講內容與場景一致
一個演講者要去給人演講,作報告或論理說教時,首先必須作一番了解與思考:你所處的是什麼環境?是和平環境,還是戰爭環境?是陌生環境,還是情況非常複雜的環境?你的對象——聽眾,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是工人,還是知識分子?是青年,還是婦女?是農村裏的人,還是城市裏的人?一切有經驗的演講者,都應該是善於駕馭場景的能手。
◎ 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方法
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才能讓聽眾跟著演講者的思路走,這是演講成功的重要因素。
許多人認為,隻要使用巧妙的開場白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就可以一勞永逸,直到演講結束他們都會自始至終關注你的演講。可是遺憾的是,除了開頭巧妙之外,保持聽眾的注意力還要做許多工作。成人就像兒童一樣容易分心走神。除非你再次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否則他們每半分鍾左右就會走一次神。在起草演講稿時,要把握每一次機會組織材料,根據那些最能夠吸引注意力的特點構思語言。
一、吸引聽眾注意力語言的特點
行為或活動:演講者適當的身體活動和對內容的巧妙處理可以製造一種某件事情正在發生的感覺。
實際情況:指向具體的人、事、物,要具體而明確,不要抽象而空洞。
近似:隨手采用眼前的東西,如屋子裏的聽眾、當前的時事、當地的參照物。
熟悉:采用大家熟悉的例子,人人使用的語言和司空見慣的事件。
新奇:是熟悉事物的反麵,驚人的事實,語言別具一格的用法,奇怪的意象,不同尋常的組合。
懸念:提出疑惑或引人思索的問題,使人們對接下來發生什麼萌發好奇心。
矛盾:明確利弊,相互對立的觀點,彼此爭論不休的學派。
幽默:詼諧的話語,愚蠢或誇張的形象,有趣的文字遊戲,具有諷刺意味的命運的捉弄,用來消遣的故事。
重要信息:聽眾非常關心的重要內容:最突出的是生存問題,其次可以是任何節省時間、幫助他們賺錢、使生活更加幸福快樂的問題。
人們容易受到與眾不同的或者能激發他們好奇心的事物的吸引。奇怪的是,他們也對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做出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關注那些他們認為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相關的事物,就像關注重要信息一樣。這種用法多多益善。這些吸引注意力的要素的熟練運用可以成為你的第二天性,幾乎不需要費力,也不必花費很多時間。
不要這樣說:一位大學運動員可能會在自己班上碰到麻煩。
而要這樣說:想一想,如果一位音樂係的大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上說不出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區別會是什麼情景。(幽默、實際情況、熟悉)
不要這樣說:時間短暫,優秀的行政人員首先采取行動,然後才考慮原因、步驟和政策。
而要這樣說:如果我告訴在座第四排和第五排的人說,頭上的吊燈幾秒鍾後就要掉下來了,你們會怎麼辦?馬上跳起來!躲開!然後,我們會討論為什麼燈會掉下來、這是誰的過錯以及怎樣重新把燈安上去。(近似、新奇、懸念、實際情況)
二、應遵守的原則
在把吸引注意力的要素運用到自己的演講中時要遵照下列原則:
1. 采用具體的、切中要害的事例
具體而真實的事例總是最有趣的。注意愛德華·肯尼迪的這些段落怎樣使你浮想聯翩——這比含糊其辭地談論“經濟危機的受害者”要有形、可信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