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演講者的心理調適(1)(1 / 3)

演講前的心理調適

演講前的心理準備對於演講的成功非常重要。除了要樹立起自信心外,演講者還要有強烈的表現欲,如果能去掉僥幸心理認真準備演講,演講成功的概率就很大。具體而言,演講者的心理調適包括下麵幾個方麵:

◎ 急切的表現欲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很多,動機狀態、定勢作用、個性特征、知識經驗等都是。動機對解決問題的作用顯而易見,它是促使人去解決問題的動力。動機對人越有意義,它為解決問題而作的探索就越緊張、越積極、越強烈。因此,在演講之前,演講者對於自己演講的意義要有充分的認識。若有急切的發表欲望,當進入演講環境時,他就會形成一種準備演講的心理狀態,形成較強的心理定勢。按照心理定勢固定和強化的規律,如果演講材料準備充分,演講者對內容熟悉,就會使演講的心理定勢得到鞏固和加強。

◎ 革除僥幸心理

美國總統林肯的《在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的演說》總共隻有10句話,但林肯卻整整準備了兩個多星期,甚至在馬背上的時間也不放過。直到演講前夕的後半夜,他還在斟酌演講的內容,並到秘書希沃德的房間,高聲試講,征求意見。第二天早飯後,他仍然繼續斟酌;在去公墓參加典禮的路上,還抓緊最後時刻,思索、溫習那隻有10句,然而卻是永放光彩的演講詞。作為美國總統,作為早已享有演講家盛名的林肯,在公墓典禮上講幾句話,不要說已經準備了兩個星期,就是毫無準備,即席演講,也並不困難。然而他卻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抓緊一切時間,一絲不苟、認真刻苦地準備,終於使這篇感情深厚真摯、文采樸實優雅的演講,轟動全國,飲譽世界。他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演講特別講究社會效益。演講者應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需要事先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勞動,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寄希望於偶然產生的靈感,而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從產生動機、選取材料、組織材料到走上講台、發表見解,幾乎每個環節都必須認真對待。即使對演講稿已經是爛熟於心,也不能馬虎隨便;否則,萬一出現差錯,就會不盡如人意。

幾種常見的不正常心理

要想做到演講的無懈可擊,演講者就必須調試好自己的心理,去除不正常的心理。比如缺乏信心、期望過高、臨時緊張等對演講不利的心理狀態。保持正常的健康的心理是演講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

◎ 幾種常見的不正常心理

演講過程中通常有下麵幾種不正常的心理:

一、臨場時的緊張心理

許多人都遇到過演講緊張的情況。一提到演講,最讓人焦慮的是:“假如我過分緊張怎麼辦?”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對演講場所和聽眾情況先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也可以提前親臨演講場所,使陌生的環境變得熟悉。如果這些都不能辦到,那麼就盡可能想象自己處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成千上萬的人在聽你演講,讓自己提前體驗一下緊張感是如何襲擊自己的。

緊張感若真的在演講時發生了,演講者的潛在意識成為表層行為,變得心跳加速,額頭冒汗,手足無措。這時也不要慌張,我們可以通過下麵的方法改變這個情況。

深呼吸是最好的一個辦法,具體方法是:吸氣時擴展胸腔,壓迫小腹;呼氣時放低胸膈肌。做這個動作數次,就能抑製緊張。我們還可以在聽眾中找一張熟悉的麵孔,注視他,告訴自己他希望深入了解自己演講的內容。這樣一來,演講者的心情就會輕鬆起來,演講就可以正常進行了。

二、期望過高的心理

恰當的目標對於演講的順利進行有很大的幫助。可是過高的目標往往會阻礙演講者的進行。有些演講者總是喜歡在演講前就給自己確定一個不太現實的目標,如要達到怎樣的轟動效應,要有哪些直接的效益等。有了這些思想負擔,演講者常常會因此而失去許多準備的機會,因為你想得過於理想,那些本來可以糾正的地方被這種光暈掩蓋了,你甚至會把人們的好意指點當成惡意攻擊而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