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講話中的缺點
演講者的聲音和說話風格不應該對思想的表達構成障礙。如果演講者的口語表達技巧中有許多缺點,就會影響聽眾聽講的效果,甚至會成為整個演講失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演講時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口語表達,看看演講的音質有沒有問題,發音科學不科學,有沒有不恰當的停頓,有沒有重複的語調等。
◎ 找出發音的問題
許多人說話的問題不太嚴重,不至於歸入語言障礙一類,但還是會對有效的溝通產生影響。口吃者毫無疑問會注意到自己的問題,而問題不太嚴重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說話時發音不準。
認真傾聽自己的講話,尋找任何不規範的發音現象。許多發音問題都是咬字不清,如把卷舌音發成不卷舌的音。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音調不準,如嘶嘶的齒音或舌音。另外還常出現的發音問題是多音和少音。如果你注意到存在著上述任何問題,看看自己是否每次發這樣的音都有問題,或者隻是在一個詞的開頭、中間或末尾有這樣的問題。比如,有的詞在開頭會出現省音現象,但是結尾時不會有這個問題。此外,有些詞單獨發音時很清楚,但是和其他詞連在一起就會出現多音或少音現象。
這些發音問題所造成的真正障礙並不是使聽眾感到不耐煩而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是可能會製造一種跟演講初衷完全相反的效果,結果講話的可信度大受影響。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開始會用一些簡單的音節代替複雜的音節,但是隨著他能夠越來越精確地區別音節的差別,這些問題就會消失。聽到發言人發音不準會使聽眾體驗到一種矛盾心理,一方麵是語言產生的勝任和智慧的形象,另一方麵是發音給人造成的稚嫩感。想一想會計師做報告時,他提出了精確的數字,但是把所有的不卷舌音都發成了卷舌音會給人留下什麼印象。把某些發音問題跟咿呀學語或酒後狂言聯係起來不公平,也沒有道理,但是你最好還是意識到,聽眾可能會在無意中留下這樣的印象。
◎ 察覺重複的語調
從小到大,我們聽過無數人講話,抑揚頓挫的語調才生動自然。通常在問句的結尾用升調,而在強調句中用降調。在正常的談話過程中,我們采用著各種各樣的聲調卻根本沒有意識到。但是,在公開演講時,容易出現一種傾向,即不管句子的意思或語法結構如何,從始至終隻采用一種聲調模式。如果演講者心情非常緊張,心中老在掛念演講內容之外的東西,就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或者他一字不落地宣讀演講稿,或者把自己事先背下來的演講內容沒有表情地重複一遍。單調的、催眠一樣的聲調模式很容易讓聽眾打瞌睡。
◎ 找出音質的問題
渾厚、悅耳的聲音可能是自己無法達到的,但是有效的演講並不是隻能用這一種聲音。優美的音色有很多種,雖然你的音質和音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己的聲帶、鼻腔的大小和形狀決定,但是你可以在自己的音質和音域範圍內實現最優美的效果,除非你受到下麵幾個問題的困擾。
1. 上氣不接下氣、尖細或無力
上氣不接下氣、尖細或無力是由氣流不暢、呼氣太多或高聲用假聲說話造成的。柔和、聽起來孩子氣的聲音往往給人造成缺乏威信和力量的印象。
2. 沙啞、尖利或刺耳
沙啞、尖利或刺耳是由於喉嚨的收縮或緊張,或者聲帶的破壞造成的。聲音聽起來尖利、低沉或粗啞,往往會給人留下生氣或暴躁的印象。
3. 鼻音或齒音很重
氣流以不正確的方式通過鼻腔造成這些問題。前者是鼻子呼氣太多,後者是鼻子呼氣太少。這些問題主要影響到m、n和ng這些音,聽起來或甕聲甕氣,或者嘶嘶聲不斷。
◎ 找出不適當的停頓
講話時在兩個句子或要點之間要稍作停頓。但是避免在停頓時發出各種分散注意力的聲音;或者用沒有意義的話語填補空白。如果演講者感到緊張,一秒鍾的停頓也像十秒鍾的冷場一樣,因而可能會盡量把中間的空堵上。
不要使用語氣詞:噢、啊、唔。
你是不是用其他一些聲音來填補空,咂嘴、舔舌頭、清嗓子或擤鼻子?有些演講者會不自覺地在每個句子末尾笑一聲。
你是不是不由自主地在一些地方插一句口頭禪,而根本沒有實際意思?比如,老是征詢聽眾的反映。把一個複雜的觀點講清楚之後,就問“你們明白了嗎?”隻要演講者覺得不太肯定,就會加一句“要知道”。這樣,聽眾很容易把它當成另一句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