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演講態勢語言的表達技法(6)(1 / 3)

◎ 如何運用首語

所謂首語就是通過頭部活動傳遞信息。它包括點頭、搖頭、側頭、昂頭、低頭等。這裏說的首語,僅僅是指頭部的整體活動傳達的信息,而不包括頭部的器官傳遞的信息。

點頭可以表示這樣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認、讚同、感謝、應允、滿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順從等情緒。

搖頭表示這樣一些意思:不滿、懷疑、反對、否定、拒絕、不同意、不理解、無可奈何等。

歪頭、側頭。也有多種含義,可表示思考,表示天真。比如小孩子在聽大人說話或者在思考一個問題時,喜歡歪著頭,並托著腮幫。

昂頭可以用來表示充滿信心、勝利在握、目中無人、驕傲自滿等。頭一直向後仰,還表示陶醉。

低頭表示的情緒有:順從、聽話、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語的運用方麵我們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

1. 動作要明顯

尤其是它發揮替代功能的時候。比如到底是點頭還是搖頭,要讓對方看清楚,正確領會。

2. 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際語言的使用

比如點頭時配合“嗯”,就不至於產生誤會。也可以配合其他體態語言使用。有很多成語就體現了這一特點,如“點頭哈腰”“昂首闊步”等。

3. 要注意一些文化差異

前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表示同意就是將頭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頭抬起來,特別是保加利亞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點頭表示否定,用搖頭表示肯定,與我們的習慣恰好相反。這就要求我們在與這些有文化差異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們的習慣。

4. 要注意和聲音語言的自然配合

而且還要做到動作明顯,以便對方正確理解以免誤會。

5. 首語的使用頻率不能過高

雖然在聆聽對方說話時,適當的點頭或者側頭會讓說話的人覺得你在用心聽,但是過高的使用頻率卻影響了說話者的注意力或感覺到有點膚淺。

演講時的身姿

隻有把你最美好的姿態拿出來,把最能代表你精神的風姿拿出來,讓人看上去舒適、坦蕩、自然、瀟灑,風度翩翩,英姿颯爽,才能使你的身姿為你的講演起到借助的效果。另外,演講中還要靈活的調整姿態,保持放鬆而且警覺的姿態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 演講姿態的基礎知識

身姿就是指你的身體力度、體態,站的樣子。是彎腰駝背,還是昂首挺胸;是自然優雅,還是拘泥醜陋,這是衡量一個人的身姿優劣的大體著眼點。平素我們每個人的姿勢,總是帶著習慣所養成的種種陋態。如果這種陋態被演講者帶到講台上去,帶到聽眾麵前去,無疑會大大降低講演的效果。試想,如果你彎腰駝背地出現在聽眾麵前,去講演一篇英豪氣概的演說詞,那會是怎樣的結局。

腿部雖屬身體的下端,但它往往最先表露潛意識。談話中,當人們不願意把內心的焦躁不安明顯地表露在臉上或者身體其他部位的大幅度動作上時,往往就用離開他人眼睛最遠的部位來表達,即輕輕地搖動腳部或抖動腿部。因此,腿部也能表現人的情緒和意識。

不論坐著站著,腿部常常呈現出這樣三種姿勢:兩腿分開、兩腿並攏和兩腿交叉。

①兩腿分開是一種開放型姿勢,顯出穩定、自信,並有接受對方的傾向。

②兩腿交叉是一種防禦性姿勢,往往顯得害羞、扭捏、膽怯,或者隨便散漫、不熱情、不融洽。

例如,站立時的別腿姿勢,坐著時的架腿姿勢(蹺二郎腿)。架腿姿勢通常是控製消極情緒的人體信號,專家們說它“頗有不拘禮節的意味”,對於女性來說,這是一種不可取的姿勢,“這種毫無拘束的姿態或許會給人放肆、自大或過於隨便的印象”。

③兩腿並攏的姿勢則過於正經、嚴肅和拘謹,如立正、正襟危坐,雖然鄭重其事,卻令人緊張、壓抑,自己也不舒服。

說話時最好采取兩腿分開的姿勢。站立時,兩腿張開,兩腳平穩著地成“丁”字形(或平行相對,或一前一後),軀幹伸直,不要屈膝和彎腰弓背,否則顯得消極懶散,無精打采。坐宜端坐,即兩腿稍稍分開,間距不超過肩寬(女性更要注意不過分叉開),腰板輕鬆地挺直,這樣顯得自然、從容,情緒飽滿。當然,如果是朋友在一起,間或架架腿(女性則宜交叉腳踝),也無可厚非。

一般來說,在人多的場合宜站著講話,這既是出於禮貌,對聽眾表示尊重,又便於發揮各種體態語的作用,充分顯示你的氣質、風度和力量。我國當代著名演講家曲嘯說:“要想從語言、氣質、神態、感情、意誌、氣魄等方麵充分地表現演講者的特點,也隻有在站立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 演講體姿三種

體姿對一個人整體形象的塑造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人的體姿與人的相貌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共同顯示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如果“站無站相”“坐無坐相”“走無走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會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體姿卻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向理想姿態轉變。

一、坐姿

坐姿語就是通過各種坐的姿勢來傳遞信息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