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提高演講技能
平常說話要求我們輕鬆自然,循循善誘,而且能夠忍耐,講究傾聽之道。說服別人時要求我們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而且能夠應對自如。如果你覺得自己哪方麵有欠缺,就要想辦法彌補自己的缺陷,讓自己的說話技能更好地為演講服務。
◎ 說話的基本技巧
一、輕鬆自然
約翰·莫菲說:“我們不要硬是從頭腦中榨出一些名言警句。當我們放鬆下來的時候,很多妙語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談話中,也有50%的內容是沒什麼意義的。隻有經過一段加熱過程,思想的車輪才能轉動起來。
二、循循善誘
成為一位出色的交談家並不在於你有多聰明,或者有多少傳奇性的經曆,而在於啟發、誘導別人講話。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談話中是一個前進的信號,而“我”則是一個停止的信號。要設法把談話引向對方的興趣點,多用“為什麼”“哪裏”“怎麼樣”等。當他說“我在寧夏老家開了個店”時,你不要匆忙搶著說:“啊,我在西安也有兩家店鋪。”而應該問:“在寧夏的什麼地方?”
三、長於忍耐
在與人交談中,千萬不要期望對方一開始就熱情高漲,善言者總是等到對方變得熱心以後,才試圖從他們那裏引導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談話中一定要長於忍耐。例如,他們會先問:“請問您尊姓大名?您是哪裏人?您的丈夫幹什麼?您準備在這兒待多久?乘飛機來我市的吧?”等,以激起對方的談話興趣。誰關心這些?你也許會這樣問。誠然,這些問題似乎沒有任何風采和智慧可言,但它們的確能使交談啟動起來。
四、注意談話重心
無可否認,人們總是對自己的工作、家庭、故鄉、理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實,即使像“你從哪裏來”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說明你對別人感興趣,結果會使別人也對你產生興趣。但你千萬別像一位年輕的劇作家那樣,跟他的女朋友談論了自己的劇本兩個小時後,接著說:“有關我已經談得夠多了,現在來談談你吧。你認為我的劇作怎麼樣?”
五、說讚同的話
如果他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講一點你有關農業方麵的知識和經驗,這會讓他感到很親切。如果他說:“我喜歡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樣的愛好,一定要想辦法告訴他。如果他說他出生在東北的一個小鎮上,碰巧你過去也喜歡在那裏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訴他……
六、適當談談自己
當有人要求你講自己時,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絕對方。稍微告訴對方一點你的情況,他會感到十分榮幸。因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態與他交談的。
七、尊重對方
交談雙方應相互尊重,即使已經相熟,也不可胡亂開玩笑,逗弄和取笑會觸痛別人的自尊,而威脅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險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測驗的結果表明,人們不喜歡被取笑,即使是他們的親朋密友。隻有在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可以開一些充滿善意的玩笑,因為他們是不會追究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的。如果別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歡你,你也可以與他開個玩笑,但千萬別開得過了頭。
◎ 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是指說話要有條有理,不顛三倒四,不丟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把事情、道理說清楚,體現說話人思路清晰。它還指說話者觀點明確,前後一致,說理嚴密,合乎邏輯。這個邏輯就是說話人要共同遵守的說理規則,下麵介紹兩種說理的邏輯方法。
一、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根據兩類事物某些屬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斷出它們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邏輯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說理,有助於聽話人觸類旁通地明白事理。
例如,老作家秦牧《試談積累知識和描繪事物》中的一段話:“最後談談基本功的問題。基本功對於拿筆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練是不行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繪畫的人常畫,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麼可以幾個月不寫東西呢?”把寫作和繪畫、唱歌類比,它們都屬於文藝創作的範圍,具有相同的基本屬性,且通俗易懂,有說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機械類比,就是把事物間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為論據,或者是把表麵上有些相似,而實質上完全不同的事物進行類比,從而推出一個荒謬的或毫不相幹的結論。
二、反證法
中國成語中有一個“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個人同時販賣矛與盾,他向買家吹噓他的矛是“無堅不摧”的,盾呢,是“刀槍不入”的。於是,有人馬上提議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來驗證一下他的宣傳是否可靠,這人當場啞口無言。這就是反證法的具體運用。有時對某個道理或問題,不容易從正麵解釋或反駁,不妨就換個說理方法,通過論證與此相反的論題的正確與否,來反麵說明問題的是非曲直。
為了讓我們說話更加具有說服力,不如學習一些簡單的邏輯方法,除了以上介紹的兩種,還有兩難邏輯、歸謬法等。
◎ 言之有物
《周易·家人》中警示後人說:“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聽別人做講座,領導做報告,還是和周圍的人聊天,都會碰到言之無物、空洞乏味的時候,上麵講得很熱鬧,下麵聽眾卻覺得困頓乏味,嫌內容假大空,虛無縹緲,不知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