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應變各種突發事件(3)(1 / 2)

②如果聲音太小,以致聽眾聽不清,不妨將聲音提高一些,讓後排聽眾都能聽到;如果因會場太大,聽眾太多,提高聲音都難以讓所有聽眾聽清楚,不妨使用擴音器。

③如果某些字、詞、句聽眾聽不清楚,不妨向他們重複一遍,甚至兩遍。

④如果因說話速度過快,或咬字不清,或語音不準,以致聽眾聽不清楚,不妨將說話速度放慢一些,這樣將有助於聽眾聽清楚你說的話。

演講內容常遇到的問題

在演講過程中,聽眾提出的問題可能超出了演講者的準備範圍,或是準備的講稿內容與前麵演講者的演講內容有許多重複之處,還有從前麵演講者的演講中獲得了新的啟示,有了新的看法和感想,最難的就是會場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準備的講稿完全不適用。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演講者應該靈活應變,及時調整自己的演講內容。

◎ 內容多,時間少的情況

演講都是有時間限製的。演講者一般應在預定時間內完成演講,拖延時間是演講的大忌,它往往會使聽眾產生煩躁情緒,引起騷動,影響演講的順利進行。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內容與時間相矛盾的情況,即出現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應該說,演講者事先應當通盤謀劃,留有餘地,不能滿打滿算。如果事先考慮不周,走上講台後,也應該及早發現這個矛盾,果斷地壓縮某些內容,刪除某些句段和事例。也可妥善使用概括語,但要注意保持整個演講體係的完整。有的演講者上台以後,無力顧及演講的整個進展狀況,講開以後,心血來潮,忘乎所以;也有的演講者不能正確地權衡利弊得失,不肯“忍痛割愛”。最後,不是“虎頭蛇尾”,草率收兵,就是拖延時間,從而影響演講效果。這種情況,應當盡量避免。

◎ 聽眾提出的新問題

首先,要好好考慮聽眾提出的問題你能否回答?如果能夠回答當然最好,但如果缺乏準備不能回答,你千萬不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而應該這樣對聽眾說:“這是一個很有趣而且很重要的問題,我沒仔細研究過,但我很樂意會後與大家一起討論研究這個問題。”

其次,還要進一步考慮,聽眾提出的問題有沒有馬上回答的必要?在什麼時候回答合適?有沒有必要向眾人回答?還是單獨回答為好?如果有必要馬上回答,就馬上回答,趁熱打鐵;如果問題是自己準備要講的,但還沒講到,你可以這樣回答聽眾:“這個問題一會兒就講到,先暫且不做回答。”如果問題沒有必要向眾人回答,那你不妨說:“會後我會答複你。”

再次,我們還要考慮,聽眾提出的問題是否與自己的講題有關?回答這個問題會不會影響整個演講中心的集中?如果回答會把問題扯遠,分散演講的中心,那就要避免會上回答。但你務必要這樣對聽眾說:“你提的問題我會後一定答複你。”這樣才不會使提問者掃興。

◎ 和前邊演講者內容有重複

1. 對相同的看法、論述略去不說,隻說與眾不同的那一點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剛才大家對某某問題都講得很詳細深入了,這裏我隻想做一點補充……”或說“這裏我隻想就某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等。

2. 對相同的事例略去詳細描述,隻做總結性、過渡性的評議

比如,你可以這樣說:“剛才不少人都詳細講述了×××的事跡。的確,他的事跡是感人的,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當然,如果能舉出新的事例是最好不過了。

◎ 放棄原講稿重新組織演講內容

當演講者受到啟發或者演講內容有了重大調整時,有以下兩種方法處理。

一是若時間充足的話,可以重新寫出講稿;

二是若時間倉促的話,可列出提綱,作即席演講。

不良環境的破壞

演講者隻有能動地適應演講的環境,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演講家要使演講產生實踐效果,首先要考慮演講的場合和聽眾的理解力,否則他的語調就會由於時間、地點和聽眾都不適合而不能達到實踐效果。

◎ 不同環境的應對策略

演講者在演講活動中,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經常會遇到演講的環境不良,照明、音響設備發生故障或演講的氣氛壓抑等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演講者應當適當地調節自己的心境和情緒,做出合理的機變處置,來能動地適應演講環境,以保證演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