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分析過,商周之戰為巨仙間劃分勢力範圍進行利益再分配而假手人間暗箱操作遠程遙控的,所以紂王一開始就落入了巨仙們的算計之中。女媧廟上香是個引子,而且有元始作祟,使得美人雕像現身。紂王是個正常男人,正常男人看見美女眼前一亮都是正常反應,是人就有七情六欲,起淫心是必然的,況且把美女占為己有更是所有男人的夢想。但女媧是神仙,所以紂王隻能作詩讚美感歎抒發胸懷——可見紂王也是性情中人:你真美,如果可以的話,請嫁給我吧!可是女媧不領情,相反還十分的憤怒,她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憤怒的女媧派軒轅三妖下凡敗壞商紂王朝,便是有名的妲己亂國——這一切都是在聞太師不在的時候發生的。
當聞太師凱旋歸來的時候,他所看到的真相是什麼?是原本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被牛叉大神派來的所謂順應天命的狐狸精迷得神魂顛倒。不是紂王本性昏庸,而是紂王本人也是受害者。一個凡人,就算是君主又如何,也沒法抵抗妖術的誘惑。所以,看著紂王從小長大相當極其非常了解紂王的聞太師深知個中原因。不是紂王的錯,不是西周的錯,完全是一幫子巨仙陰暗心理的表現,真正錯的是那一幫子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巨仙們!好好的一個孩子被利欲熏心的巨仙們的無聊的遊戲整治成這個樣子,作為托孤者的聞太師有多麼的憤怒和對巨仙們多麼的失望,此種心情可想而知!
作為修道者,聞太師應該相應巨仙號召,順應天命;作為紂王的監護人,聞太師應該輔佐商紂,平定四方。是順天命?逆天命?聞太師猶豫了。理論上,他覺得自己該順從天命滅商助周,道義上,他覺得自己該保商伐周逆天而行;他想二者兼顧,但是必須隻能選擇其一。聞太師性格特點在於耿直,屬於一條道走到黑的主,沒有很多仙人那樣的花花腸子。於是他整天日思夜想輾轉反側日不得思夜不能寐的進行激烈而又糾結的自我掙紮思想鬥爭,終於有一天他崩潰了,形成了兩個獨立思考的人格,一個叫做“聞仲”,一個叫做“太師”。
“聞仲”是修行者,他入山修道,為人正派光明磊落,交到一幫可以為其拋頭顱灑熱血誌同道合的鐵血朋友;修行刻苦認真努力,修煉得一身上天入地出神入化的本事;胯下墨麒麟,奔走如風,上山下水如履平地;掌中雌雄雙鞭,原是兩條蛟龍化成雙鞭,按陰陽分二氣,祭起空中,如有風雷之聲,敵人斷不可擋;隻論修行得道,不管世間疾苦,事件真相,隻管順應天命而為就是了;“太師”是商紂丞相,盡職盡責,為國為民為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求四海升平國泰民安,哪怕逆天而行。
在興周伐商過程中,他始終是以“太師”身份出現,作為討伐西周的大元帥,“太師”自然是為求最終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主,他堅定地站在殷商一邊,發動自己所有關係為守護殷商江山無畏鬥爭,邀請三山五嶽的至交好友,眾友們又呼朋引伴前來助陣。最終敵不過眾巨仙坑蒙拐騙而寡不敵眾,最後於絕龍嶺升天。就算是身已殞命,英魂不散,一點真靈,不進封神台,借風逕至朝歌,來見紂王,申訴此情。不忘勸誡紂王勵精圖治,切莫再被巨仙們牽著鼻子走了。
當至交好友一個一個殞命陣前,“太師”的人格瞬間被“聞仲”所代替,他不顧自己是三軍主帥,單槍匹馬殺向周軍,不顧什麼陣前儀表,隻求為友報仇;而最終又率雷部二十四正神向老對頭薑子牙下跪接受封號,成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催雲助雨,護法天君,終究順從天命。
縱觀聞太師的一生,波瀾壯闊跌宕起伏,位極人臣,享盡世間榮華富貴,身為道者,忍受諸多巨仙蹂躪,亦恣意行事無畏天命,無知者無畏尚可理解,知天命者亦無畏卻是值得敬佩了。他的矛盾始於女媧宮那一陣狂風,他的一生,在這樣無比糾結的環境中磨練升華,但他終敵不過那宿命的安排,人間的太師要承受的遠非常人可以想象,然而,他即便人格分裂,也一樣是和斷臂了的維納斯一樣,擁有完美的人生履曆。
向商王朝最偉大的太師聞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