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空檔,陪我來西豐的王先生早已與她爸聊起來。她爸告訴我們,晨飛是他們唯一的孩子。雖然晨飛從出生就身患殘疾,但是,父母一直把晨飛當成寶貝。20多個春秋,3300多個日日夜夜,晨飛父母為了晨飛的治病、求學,四處奔波,費盡心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為她洗漱,為她喂食,照料著晨飛成長過程中的一切。晨飛爸說:“無論孩子好壞我們都要把她養下去。這些年也沒有停止給她治療,一直在治療,但是希望還是太渺茫,我們無論走到哪都說不能治了,那時候我們很傷心,真的很傷心。最苦最累的還是晨飛她媽,女兒是娘的心頭肉。她媽做得一手好裁縫,為了能多賺點錢給晨飛治病,就在家開了一間小縫紉店。她媽在縫紉機上紮活,就把晨飛抱到腿上,用縫紉機壓板的動作讓晨飛高興。我們就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晨飛的學習生活腦癱雖然奪走了晨飛說話和行動的權利,但是晨飛的頭腦是正常的,思維是敏捷的。晨飛在一天天長大,她求知的願望也一天比一天強烈。但是沒有學校願意接收晨飛,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幼兒園,由於其他家長怕晨飛的輪椅倒了會砸傷自己的孩子,不再送孩子去這家幼兒園,短短的15天晨飛就退學了。這件事給晨飛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傷痛,使她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從此,晨飛不再嚷著上學,她把上學的夢想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1998年,晨飛的家搬到了西豐縣城,開了家鴻雁服裝店。2001年的一天,晨飛家的縫紉鋪裏來了一位特殊的顧客——西豐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雪雁,她的到來,改變了晨飛的命運。從此,晨飛成了西豐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學生。在這裏,晨飛感受到愛的力量,愛成了殘疾人特殊群體共同的語言。晨飛在日記寫道:在別人眼裏,我們是弱者,但是,我們能夠戰勝自己,我們要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學校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我和我的同學們一樣,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雖然我和同學們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感慨,但是他們能用手語表達對學校和老師的感激,用手語說出自己的心聲,他們說:“老師給我們的愛是無價的,學校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優越的條件,讓我們在這裏有了自己的理想。愛是我們的陽光,愛是我們的海洋,愛是我們的希望,是愛改變了我們,是愛讓我們重新站起來,是愛讓我們有了挑戰自我的本能。雖然我們是殘疾人,但是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攜手共進……‘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我問晨飛:“你幾歲上學?”她用不健全的發音回答我:“16歲。”16歲的女孩本來應該是初中畢業了,可她還是一個字也不認識的剛進校門的小學一年級學生。